1959年的瀾滄江、橄欖壩——昔日雲南的黃金旅遊線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是一條著名國際河流,被稱為“東方的多瑙河”。

瀾滄江在雲南省境內1216公里,沿江自然景觀雄奇壯麗,民族風情濃厚。早在上世紀50年代,這裡已是一條黃金旅遊線。這是沿岸的傣家人在瀾滄江邊挑水、洗衣。

瀾滄江是我國連接東南亞國家的水運大動脈,航道的開通,為旅遊者提供了一條觀沿岸風光,體味民族風情的機會。

橄欖壩是傣族聚居的地方,海拔530米。瀾滄江穿流而過,花開四季、青山綠水。壩子裡一座座精巧別緻的傣家竹樓掩映在椰林和綠樹叢中, 具有濃郁熱帶風光和民族色彩,也充滿了南洋風情。 橄欖壩地處瀾滄江下游,四五十平方公里的壩子裡全是傣族村莊,椰子樹、檳榔樹、芒果樹、菠蘿蜜等熱帶植物和花卉遍佈這些村寨。

橄欖壩在傣語中叫做勐罕,“罕”意為捲起來,因其形似橄欖而得名。這裡是西雙版納傣族民居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具有一種自然、純樸、寧靜的美。

橄欖壩是西雙版納當年23個壩子中海拔最低的一個,瀾滄江從壩子邊緣流過,傣族人依江水種植水稻和經濟作物。

橄欖壩同時也是西雙版納氣候最炎熱的地方,這樣的氣候給壩子帶來了豐富的物產:椰子、檳榔、香蕉、芒果、荔枝、楊桃、菠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