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宅經》古法風水

《黃帝宅經》古法風水

風水學經典《黃帝宅經》又稱《宅經》,被清代著名的大學士紀曉嵐評價為“在術數之中猶最為近古者”,“其法分二十四路考尋休咎,以八勢之位向乾坎艮震及辰為陽,巽離坤兌及戌為陰,陽為亥為首,巳為尾,陰以巳為首,亥為尾,而主於陰陽相得,頗有義理,文辭亦皆雅馴。”通過解析《黃帝宅經》中關於人宅禍福關係的理論淵源和方位布建結構框架,不僅可以窺見中國自古以來風水的源流雛形,而且《黃帝宅經》中的相關理論也直接影響了後世的陽宅風水理論。《黃帝宅經》承繼漢唐風水古法傳統,在陰陽一說的基礎上將住宅分為“陰宅”和“陽宅”。注意《黃帝宅經》書中所述的“陰宅”和“陽宅”都是指的人居住宅,陰宅並非指墓地,“陰宅”和“陽宅”指的是人居住宅的兩種類型。這就是唐代以前的風水古法——“陰陽二宅二十四路法”。

陰陽宅的區分

凡從巽向乾,從午向子,從坤向艮,從酉向卯,從戌向辰移,悉名入陽;從乾向巽,從子向午,從艮向坤,從卯向酉從辰向戌移,悉名入陰。

黃帝宅經所述的陰宅和陽宅,都是指的陽宅,陰宅並非指墓地。陰、陽二宅都是指的陽宅,是陽宅的兩種類型。判斷方法為:不管遠近,遠到千里、百里,近到百步、十步,只要從東南巽方向西北乾方、從南面午方向北面子方、從西面酉方向東面卯方、從西北戌方向東南辰方搬遷過來的,都叫“入陽”,是陽宅;凡從西北乾方向東南巽方、從北面子方向南面午方、從東北艮方向西南坤方、從東面卯方向西面酉方、從東南辰方向西北乾方搬遷過來,都叫“入陰”,是陰宅。意即以搬入的原址到新址的方位來判斷此宅是陽宅還是陰宅。陰陽之道在於陰陽交感、陰陽平衡、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因此,《黃帝宅經》將住宅分為陽宅和陰宅,這並非機械和靜態的,而是要體現陰陽互得、陰陽互參的共生關係。這與後世稱墓地為陰宅,稱人居為陽宅不同。

某人原住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新近在人民南路一段購得一棟房屋,這套新房是陰宅還是陽宅?答:“黃帝宅經風水,北方屬坎位為陽,南方屬離位為陰,此人從北搬遷至南是由陽入陰,因此,這套新房是陰宅,應按《黃帝宅經》中的《陰宅圖說》佈局。”

陰宅向陽,陽宅向陰說

陰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陽者,生化物情之父也。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提出了陰陽化生萬物的思想觀點,認為陰陽兩儀便是天地之道;又是人倫之道,陰陽之氣交感就像男女交媾,孕育和產生萬物。正如《黃帝內經》裡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意思是說“陰陽這種現象,是天地存在和運行的大道規律,是萬物由來的根本和規範,是事物演變進化的父母,生死的本源,也是神明靈魂的府邸”。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更是進一步做了明瞭的概括:“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根基,分陰陽,兩極立焉。”“陰陽諧和,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又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以上論述,闡述了陰陽一靜一動的屬性。陽為父,為動;陰為母,為靜。陰陽兩極必須和諧交感而成陰陽之氣,生化出水、火、木、金、土這五種萬物最基本的組成元素,進而化生萬物,生生不息。

是以陽不獨王,以陰為得;陰不獨王,以陽為得。

老子《道德經》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萬物生長總要負陰抱陽,面向陽光,迎接生氣、陽氣,方才利於生長。但另一方面,陰陽之氣相交還要講究陰陽協調平衡;陰陽不平衡,就會產生病變。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萬物才能化生。陰陽不交,孤陰獨陽,則萬物就不可能孕育,就更談不上生長了。這個道理就像冬天要獲取溫暖,夏天要尋求陰涼;男性要配以女性,女性要配以男性一樣;只有這樣,萬物才能榮昌,百姓才能和諧。

凡之陽宅,即有陽氣抱陰;陰宅,即有陰氣抱陽。

陽宅的宅第要向陰方,此說並不是指北方、西北方等曬不到太陽的背陰之地,而是根據辰戌一線劃出的陰方,即西南、南面拓建才吉利,否則就犯了重陽的問題。而陰宅的宅第要向陽方,此並不是指面向東方、南方等陽光充足的方位,依然是依據上述辰戌一線劃分出的陽方,即北方、東方拓建才吉,否則,就可能犯下重陰的錯誤。

八卦、二十四路、配男女之位

今採諸秘驗,分為二十四路,八卦、九宮,配男女之位,定陰陽之界。

所謂“二十四路、八卦、九宮配男女之位”,是按後天八卦的八個卦象,劃分出八個方位,並分別配上男女歸屬卦位,八卦八個方位加上中央方位,合為九宮;再結合十天干、十二地支,按“一卦管三路”的原則,加以組合,構成二十四個方位,稱二十四路。

明辨住宅善、惡、吉、兇

宅有五虛,令人貧耗;五實,令人富貴。

《黃帝宅經》中最早將宅的格局和宅的形勢作為宅子吉凶評判的重要指標之一,提出了著名的“五實五虛”說,即“宅有五虛,令人貧耗;五實,令人富貴。”顯然,宅虛,為惡為兇,宅實,為善為吉。那麼,怎樣判斷住宅的虛實呢?我們要抓住以下幾點要素:既有風水基本原則的體現,要聚氣聚生氣;同時還要具有中國特有的人倫情理,講求一家之內兒孫滿堂,其樂融融。住宅人口少、院牆不完整,顯然是不利聚氣的,缺少人的陽氣、生氣的房子,肯定不是好事,故而為兇。門大、院內房屋面積小,既顯得比例失調、不美觀外,也會因了,門大出氣多,難以聚攏生氣,宅院面積大,房屋小,顯得空曠,氣自然也難以聚集,這些都是風水原理的基本要求。至於井灶不全,連起碼的生活條件都不具備,與人倫不符,當然也不可能是善宅。五實則相對好理解,人口多,住房相匹配;院牆完整,六畜興旺,宅廈與大門比例協調,看著美觀得體,當然是生活殷實之家,故此善而且吉祥。至於水溝流向東南,歸到五實之中,也體現的是風水的一個基本原則---即是來水最好從天門來(乾位,西北方),去水從地戶(巽位,東南方)流走;這其實是中國大地理環境決定的。中國大陸西北是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孕育出了長江和黃河,向東和東南流入大海。所以,自古以來風水理論上格外重視來水方、去水方,並且以乾位天門,巽位地戶為正選。

住宅內外形制的風水影響

龜頭午,必易主。亦云妨主,諸院有之,亦不吉。

宅形對住宅風水有著極大的影響,在好的風水寶地修建不吉利的宅形,上吉之宅也可能變成大凶之宅。在《黃帝宅經》中講述住宅的內外形制的風水影響時,作者提到,宅院內忌諱在“午地”,即正南面修建外形前凸像龜頭的廳,向北衝射房屋,這種廳堂為兇。在南面有比較高的南北向的豎屋,衝抵正方,也不吉利。有決雲:“龜頭午,必易主。亦云妨主,諸院有之,亦不吉。” 意思是說無論修建居民住宅,還是修建庭院別墅都應避免這種“兇亭”。在後世的陽宅典籍中,如《八宅明鏡》、《陽宅十書》中更是論述了眾多住宅內外形制的吉凶徵兆。此外,所有宅第,不論陰陽宅,在午巳、巽巳方位即東南方位有高樓大榭,也是不利的,住宅前面應開闊平坦為宜。

來路、抵路對房屋的風水影響

修來路即無不吉,犯抵路未嘗得安。

修建住宅時不僅要注意吉凶方的修建順序,還應注意從宅門外道路往來方向和遷移方向論吉凶禁忌;正如《黃帝宅經》所說:“修來路即無不吉,犯抵路未嘗得安。” 即是說,要按宅門前來的方向修建就是吉利,反之,去修與門前來路正相反的路則住不安寧。如從東邊搬來入住的宅子,住後卻去修拓西去的路,叫抵路。修來路,犯抵路的觀念,與風水理論中喜來水、慎去水是一樣的。因為來路相當於來財,接納生氣;而去路(抵路)則是去財洩氣方。這種觀念雖然有些絕對,但在人們的心理行為方式上,卻是常人又樂於接受的。此外,人們還要注意的是,一旦確定了來路,來路則為住宅的福德方;其他方向的遷移和做其他方面的營生,包括婚嫁、買莊田或者六畜、就官職、做生意等等,不計遠近,都宜向宅居的福德方,日久更吉慶;如果從抵路“刑禍方”來,久之則不利。門前的道路是宅居者與外界往來的主要通道,也就是風水上所說的來路,應具備“來財”的風水意義。因此,如果來路從東邊來,你就只能在住宅的東邊修路,而不能在西邊修路,那樣就犯了“抵路”,易導致財運衰敗。

擇日擇吉對住宅吉凶的影響

唯看天道,天德、月德、生氣到,即修之。

地形好,宅內外形也好,也符合宅主命座,但不見得其風水一定就好。《宅經》甚至認為,修建房屋“唯看天道,天德、月德、生氣到,即修之。”而可以不需要忌諱什麼將軍、太歲、豹尾、黃幡、黑主以及音姓宜忌的規定,只要順應陰陽二氣的規律就可以了。其實,這就是中國風水吉凶評判系統中的要素——擇日。風水學認為,日子選擇的對不對,直接影響風水吉凶。這是因為中國風水特別講求與事物生旺衰死週期的匹配,也就是隨著四季的變化,事物呈現旺、相、休、囚、死的不同狀態。旺即是王之意,處於旺盛狀態;相即是宰相之意,屬於次旺狀態;休,即休息,退休狀態;囚,即衰落囚困的狀態;死,即被剋制,已毫無生氣的狀態。風水理論中,人們不僅將五行金木水火土這五個事物構成的基本元素,與旺相休囚死相對應;而且還將十二地支與十二個月相對應,體現出事物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即十二長生宮: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臨官、帝旺代表興旺的鼎盛期,此階段的方位和時間,風水都是吉祥的。反之,死、墓、絕是事物最衰亡的時期,此階段的方位和時間、風水自然都是兇災的。

逐月生氣、死氣方位說

每年有十二個月,每月有生氣、死氣之位。但修月生氣之位者,福來集,月生氣與天道、月德合其吉路。犯月死氣之位,為有兇災也。

一年中,每個月都有生氣、死氣的方位,修造動土時要選在月生氣方位,這樣福氣自然就會來。如果月的生氣與天德、月德神煞所在的方位重合,則更吉利。如果犯衝,就會有兇災。在《黃帝宅經》中具體詳細地列出了各月生氣、死氣的方位,“福德之方,勤依天德、月德修。令清潔闊厚,即一家獲安,榮華富貴”,即在生氣營建,尤其是在天德、月德方位勤於修建,使之寬闊、厚實,保持清潔,一家人就會平安、吉祥、富貴。而若在死氣方,以及五鬼、絕命、刑禍方營建,則會引致災禍。與上述生氣、死氣時日和方位相應的還有所謂的土氣之方。營建房屋宮室、需要動土,動土則會引發突起,猶如現代建築工地揚塵破土造成環境髒亂一樣,需要著意避免朝向土氣所衝之方。否則,家人就會有災禍殃及。如果迫不得已要面向土氣之方,則應設法化解。如何推算每個月的生氣、死氣方位和時間?古人將時間和空間關係都設置在羅盤的二十四山上,如十干,既表示時間又表示空間方位。每一月的生氣,在該月後兩個時辰的位置;如對於正月來說,其生氣就在後兩個時辰的子月上;因此,在正月修建要選擇子時和子的方位(正北)。相應的,要避免在子的對角線對沖方的午時和午的方位(正南方),故是死氣所在的方位。

修建房屋先修兇方,再修吉方論

先修刑禍,後修福德,即吉;先修福德,後修刑禍,即兇。

自古以來,修建房屋都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極其重要的大事。畢竟,建造一棟或裝修一棟稱心如意的住房,要耗費許多財力、人力和物力,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在動工修建之前,人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宅居修建的先後順序。而在《黃帝宅經》一書中明確提出了先修兇方再修吉方的觀點。這是因為修建住宅時,人們必須要壓住兇方。因此,兇方用工一百個工時,福德方用工就必須要二百個工時,壓過兇方則吉。而如果先修吉方,再修兇方,則可能壓不住兇方,因而修成兇患之宅。修建陽宅時,要從亥,即龍頭修起,也是順時針方向轉到辰方龍尾修完陽方,再進入陰方,方才吉利。修建陰宅時,則要從巳方即龍頭的位置開工修起,按順時針方向轉到天門,修建完陰方時,再修陽方,才是吉利。陽宅要從外部修整,陰宅多從內部修造。如果沒有遵循這一規則來修建,則為大凶之兆,小則丟掉烏紗官爵,大則家敗人亡。其他各種災禍,如火光、口舌、破窘、偏枯、衰殃、疾病等,都可能招惹上身。犯衝的位置遠,則禍發的時間顯現的慢,可能是半年,或一年,或兩年,或三年才開始發難;犯衝之近,則七十五日,四十五日或不出一個月即發。

《黃帝宅經》古法風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