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考古詩美中不足,考出的是水平,也悟出學習的真理,值得收藏

小學考古詩美中不足,考出的是水平,同時也悟出了學習的真理,值得收藏

這是某一年的小學期末古詩測試題。看過之後有什麼感受嗎?唯一的遺憾是古詩總結得很美,可惜沒有總結完整,否則,真是一道經典的題目了。儘管殘缺,也不影響本題的含金量,還是值得說道的,更值得收藏。

小學考古詩美中不足,考出的是水平,也悟出學習的真理,值得收藏

此題值得收藏

本題考察的是古詩,形式也很普通,要求填出需要的詩句,簡單說就是給出提示,接上句,或者接下句。這也很是普通,不普通的是考察的方式:把春、夏有關的詩句集合到了一起,這就值得收藏了。我們來分析一下總結的形式,對我們的學習大有好處。

小學考古詩美中不足,考出的是水平,也悟出學習的真理,值得收藏

分析總結方法

設問開頭,自問自答,緊接著是一連串的排比,在確保在考題的範圍內,並且不能超綱。首先是春天,引用的是白居易《憶江南》、杜甫《絕句》、孟浩然《春曉》的詩句。我們拋開創作背景不說,都是跟春天有關的詩句;緊接著是夏天,引用的是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剩下的兩句都是出自楊萬里《小池》《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名句。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往下總結秋天和冬天。還是給出了我們學習的方法,就是要善於總結。

小學考古詩美中不足,考出的是水平,也悟出學習的真理,值得收藏

古詩的學習不只是會背幾首古詩,會背幾個句子,這就算完事了,這只是入門級的要求;我們從此是可以看出,是對相同題材的故事進行了歸類的,瞭解古詩的大概,這裡不建議太深入的去了解,因為,火候還沒到,學生也理解不了,這是基礎級別的要求;更高級別的要求就是本體給出的例子了,運用相當的自如,如果能把古詩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讓學過的知識學以致用的話,能夠活學活用,相信自己也會有不小的收穫與體悟,從這裡也可以發現,語文的學習絕不是單獨分割的板塊,到最後,還是海納百川的積累的時間與知識的沉澱

小學考古詩美中不足,考出的是水平,也悟出學習的真理,值得收藏

學習重在方法

小學生學古詩可以不懂的創作背景,不懂的創作手法,但是不能不總結,不能確定體裁、文體,只是一問三不知了。需要做簡單的瞭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剩下的就是要善於歸類,擅於總結。學習就是一種學習的習慣培養,有了好的習慣和方法,何愁不能提高成績?尤其語文這門學科,不積累到一定程度,很難提高全方位的綜合能力。如果知識儲備夠的話,可以補全這個美中不足的瑕疵:秋天是什麼?秋天是……(有才的大神可往下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