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疫苗问题如何根治?《论语》早给过答案

假疫苗问题如何根治?《论语》早给过答案

图/网络 文/丁是丁(ID:dsd555555)

朋友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负责行政工作期间,曾辞退过一个厨师。理由是:那厨师从来不在食堂用餐。

他们公司给员工提供一顿免费工作餐,厨师每天只需做一顿午饭。餐后,他收拾妥当就回家了,从来不在公司吃饭,说不习惯,让人听上去还有“不沾公司便宜”的道德优越感。

朋友把他给辞了。说:他连自己做的饭都不吃,叫别人怎么能吃得放心?

后来公司又招了个新厨师。新厨师和员工“同一个锅里摸勺子”,让朋友“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沸沸扬扬的假疫苗事件,让我想起了这件事。也想起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曾写过一篇文章,《日本学校午餐为何要让校长先吃》。

日本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除了免交学杂费之外,还半免费性地向学生提供一顿营养午餐,也就是“给食”制度。

由学校提供的营养午餐,如何保证营养和食品安全呢?除了国家颁布的《学校给食卫生管理基准》,各地根据这一基准建立起一系列卫生规章制度,除了原材料供给、加工流程管控、相关部门监管外,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措施——

校长要在学生用餐之前先试吃,而且规定要提前一个小时,在办公室里当着老师们的面吃。这一制度的好处在于,如果有人在学生午餐中投毒,或者食物发生质变,校长将会第一个倒下。这样的话,校长可能会以身殉职,而全校学生的生命则可以得以保护。

在日本的中小学校,校长就是一位试毒者。校长吃过之后没有问题,学生食堂才可以宣布开饭。

食品安全问题,疫苗问题无计可施、无药可解吗?日本社会给了很好的示范。

《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不喜欢不愿意要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接受);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当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时,我就头脑简单地想到过一个问题: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的儿孙喝不喝自己公司出品的奶粉?

田文华出生于1942年,2004年奶粉问题时曝出之时,她不过62岁,应该是当奶奶或姥姥的年龄。她的孙子孙女或者外孙们,是喝进口奶粉呢?还是三鹿生产的特供奶粉?还是跟“结石婴儿大头娃娃”们喝的是一样的奶粉?

古人尚且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如果你们自己家的孩子、自己公司里的高管、员工都不吃不喝自己公司的奶粉,怎么可以卖给别人?

回到假疫苗事件。长春长生公司董事长高俊芳出生于1954年,今年64岁,与当年三鹿的田文华年纪相当,应该也是当奶奶或者姥姥的人了。她的孙子孙女或者外孙们,是注射国外进口的疫苗呢?还是打了长生公司特供的疫苗?抑或是注射的也是“效价不合规”问题疫苗?

如果她自己的家人、骨肉血亲注射的也是自己企业生产的疫苗,我敬她是个人物(是条汉子)。

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这是生而为人的最起码的修养吧。

有次我怒怼一家保健品营销机构的经理:你这个东西这么好,这么高大上,你给你爹妈买过吗?孝敬过你爷爷奶奶吗?你自己吃了多少?……你自己家里人都不吃的东西,推销给别人的爹妈、别的老年人,你这是人干的事吗?

他竟无言以对。后来指着桌上的“耦合钙”说,他爹妈也在吃。

鬼会相信他说的话吗?

所有学习过企业管理课程或受过安全管理教育的人,一定知道二战时期著名的安全故事。

当年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厂商努力把合格率提升到99.9%,但美国军方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厂商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改进,能够达到99.9%已接近完美,并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也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军方很清楚99.9%的合格率意味着每一千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因为跳伞而送命。后来,军方改变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

这个安全故事,跟日本学校的“让校长先吃”异曲同工,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如出一辙。

食品、教育、医疗卫生等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国计民生行业。如果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权力阶层普遍食用进口、特供食品,普遍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受教育,普遍选择注射国外疫苗、吃进口药品保健品……假疫苗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治。

至于如何治标又治本,国外有很成熟的经验,《论语》也早给过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安不安全,可不可靠,请你先吃,请你先尝,请你先打。如此,公平,公正,公开。

假疫苗问题如何根治?《论语》早给过答案

最新文章

长按下图二维码可关注“丁是丁”

欢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