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立剛,不看新聞聯播的人得罪你了嗎?

項立剛,不看新聞聯播的人得罪你了嗎?

“不看新聞聯播的一般是下等人,他們是不需要知道天下大事,他們也不會做大事,做大事的人在中國得看新聞聯播。”項立剛在8月18日晚發佈了包含上述內容的微博,其中“下等人”的說法引發熱議。項立剛稱其定義的上等人是“做實事、有理想、有擔當的人。再次勇敢面對人生自強不息的人。最後愛自己、愛家人、愛家鄉、愛國的人;下等人則是懶人、貪婪、不知感恩、不擔責任的人”。

項立剛,不看新聞聯播的人得罪你了嗎?

不看前因後果,這樣的一段話的確會成為輿論攻擊的焦點。作為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兼職教授,通信門戶網站飛象網CEO、北京3G產業聯盟副理事長、秘書長;外加中國人民廣播電臺特約評論員,中國電視臺評論員,項立剛因為過於情緒化而發出有失理性的言論,可謂是犯了一個不能再低級的錯誤。

網絡傳播,稍不理性,便會成為情緒傳播,而情緒化的言論,不僅會引起網民的誤會,嚴重了還會成為輿論焦點,稍不留神就會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也許,“不看新聞聯播的一般是下等人”有被媒體斷章取義之嫌,但項立剛本人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既然對上等人的定義是“做實事、有理想、有擔當的人。再次勇敢面對人生自強不息的人。最後愛自己、愛家人、愛家鄉、愛國的人”,就不應該順口將是否觀看“新聞聯播”引入其中。

項立剛,不看新聞聯播的人得罪你了嗎?

普通網民,宣洩情緒、詞不達意尚可理解。然作為公眾人物,尤其是評論員,肩負著輿論引導之責任與使命,一切的公開發言、發文,都應建立在實事求是、科學理性、正面引導的基礎上,決不可被情緒影響了理性,更不能為他人或事物隨意做結論、下定義。

面對過失言論,可以解釋原因,但需先向廣大網民誠摯道歉,正視自己的錯誤,而後以此為鑑,自我反省,杜絕此類問題再度出現。

網絡發聲從某種角度而言,與生活聊天相似。生活中,我們同親朋好友談天說地,言過其實了,會被親友們視為吹牛、誇張、撒謊、造謠;言不達意了,則會被親友們誤解,有時還會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然而,當我們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據實聊天、科學表達、理性措辭時,我們便很容易成為親友眼中的務實者、實幹者,還會被認定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項立剛,不看新聞聯播的人得罪你了嗎?

同理,網絡上,若做不到精準發聲,便極易被其他網民誤解,甚至成為“全民公敵”。不僅如此,網民之間由於彼此陌生,故而對很多言論難辨真偽,不少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進而會使得一些不實言論、煽動性言論、錯誤觀點在網上形成二次傳播,所謂“三人成虎”,久而久之勢必給網民造成不良影響,輕者上當受騙,重者還將面臨法律制裁。

實事求是,精準發聲,理性表達。這不只是“公眾人物”網絡發言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法律與道德對普通網民的要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現實生活中如是,網絡虛擬世界裡亦如是。既為網民,就當自覺遵守網絡安全法,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誇誇其談、不表裡不一、不華而不實,力求精準,理性發聲。

項立剛,不看新聞聯播的人得罪你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