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情節弱智?或許你還沒看懂海綿寶寶

真是情節弱智?或許你還沒看懂海綿寶寶

週刊達人

2017-11-25 19:54

很多人說《海綿寶寶》情節簡單,毫無劇情塑造,但真的是這樣嗎?

“樂天派”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著作《易經》,後來經過歷史的演變,現在被用於形容那些處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

海綿寶寶就是一個這樣的角色,身處浮躁的社會之中,從未改變自己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對於他來說,只要是因為他大家都能喜笑顏開,他願意去做到這些,甚至是全部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小丑。

真是情節弱智?或許你還沒看懂海綿寶寶

不得不說,這部由美國人在1999製作首播的動畫片,影響力是巨大的。或許你十年前看的時候是喜劇,沒心沒肺的笑是這部動畫的初衷,當然也有一個巨大的彩蛋蘊含其中。

美國人的確很會編劇,海綿寶寶這部動畫之所以火到了現在還不被淘汰,莫過於你會發現十年前與十年後看它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時過境遷,我們都會長大,慢慢的也會發現一些以前看不到的現實現象和問題。

經典的動畫永遠不怕沒人看,終究成為了一個人短暫一輩子的一份珍貴記憶。

真是情節弱智?或許你還沒看懂海綿寶寶

對於海綿寶寶的記憶,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不得不重新去溫習了一遍。相信很多人都一樣,記憶裡的這部動畫:一個樂天派海綿主角,一個傻傻無腦的死黨派大星,一個冷漠討厭主角的鄰居章魚哥,一個金錢利益至上的老闆蟹老闆,以及一個渾身散發著初戀味道的女松鼠珊迪……

真是情節弱智?或許你還沒看懂海綿寶寶

看似只有無腦劇情的海綿寶寶,如果你不深入看其中的一些細節,你永遠不知道這部動畫帶給你的啟示原來有那麼多。

真是情節弱智?或許你還沒看懂海綿寶寶

一個樂天派的海綿寶寶渴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對於他來說,所謂的活法就是帶給他人快樂的同時自己感受到了無上的樂趣。恰恰映射了社會的底層人民的現狀,渴望升職加薪你會想法設法的將自己的積極態度表現出來,讓自己打滿雞血以便去尋找自己認為的快感。

海綿寶寶第一季的第二集中,海綿寶寶一如既往的開心渡日子,他為了引起松鼠珊迪對他的注意,去參加舉重比賽,舉了個棉花半天沒舉起來反倒是把褲子撕裂了。

沒想到這個意外卻讓海綿寶寶成為了別人歡樂的根源,認為海綿寶寶是一個幽默的朋友,珊迪也被這一舉動所逗樂。

當海綿寶寶發現讓自己成為小丑的方式能吸引別人更多關注的時候,義無反顧的去做了。但是適得其反,過度消費自己很快讓周圍的人厭倦了這個在公眾場合扮醜的孩子。

二次傷害讓海綿寶寶再次失去了和人交往的信心,他也承認自己為了吸引珊迪的注意而忽視了自己的真正價值所在。

這一刻正橫躺在沙灘的他埋怨自己的不成熟,下一秒就遇到了幾個同病相連的人。共同的問題讓他們各抒心事,情不自禁變唱起歌來。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煩心事,苦於沉悶在心裡沒得發洩,一遇到有相同遭遇的人便會不由自己的吐露心事和煩惱。

好在最後他們通過了唱歌的方式引來了大家的關注,他們發現原來自己也是有價值的一面,這就是渴望被人認可的心境。

但是現實就是:一個毫無激情的同事,一個只會把錢放在第一位的老闆,一個讓你沉浸在幻想中的升職承諾。如果你看到這層含義的話,你會發現這與現實中的某些現象是有多相似。

唯一的一個好朋友派大星形影不離,能給海綿寶寶些許慰藉。不過令人費解的是,烏克蘭這個國家竟然控訴《海綿寶寶》宣揚同性戀文化,稱海綿寶寶和同性朋友派大星的畫面,會對兒童產生不良影響。

當劇中所反映的事實被映射到現實中並無限放大,你只能祈禱,以及不斷的強大自己,我相信看懂海綿寶寶的人都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要想方設法適應別人的看法而忽略了發掘自身的價值,從而沉浸在虛無縹緲的幻想中。人生的走向決定權永遠在自己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