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防範邪教應建立四道防線

邪教在發展成員上出現“年輕化”“精英化”趨勢表明,高校學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邪教侵害的重點目標。

對此,韓國基督教異端商談協會會長陳容植牧師曾表示擔憂,他說:“新天地、救援派、JMS等邪教最喜歡將青年大學生當作誘惑目標。許多大學生受其蠱惑後荒廢學業,每天為了宣傳所謂的邪教教義而奔波。”在這方面惡行最突出的當數“攝理教”,據《新京報》報道,該教在日本發展的痴迷人員以在校和已離校的大學生為主,目光專門瞄準日本前50名的大學,包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早稻田大學。

就我國來說,在邪教痴迷人員中,大學生特別是在校學生所佔比例很小,但並非沒有。比如“法輪功”“1·23自焚”的受害者陳果,是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99級學生;因痴迷“法輪功”導致精神分裂而自殺身亡的謝宏宇,是中國科技大學工程系本科生;山東招遠麥當勞“全能神”痴迷者殺人案的製造者之一張帆,是中國傳媒大學的畢業生。

這些血淋淋的事例,提醒我們高校這個“象牙塔”也並非“邪外之地”。那麼該如何做好高校的防範和抵制邪教工作?筆者認為,重點在於建立起四道防線。

一是建立組織防線。加強高校防範和抵制邪教的組織建設,要設立專門的反邪教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領導領導,黨團學分工負責,校內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建立健全反邪教工作聯絡員隊伍;要不斷完善高校黨團組織設置,充分發揮其思想引領和模範帶頭作用,強化黨團組織在服務師生、提高整體綜合素質方面的重大優勢。

二是建立文化防線。高雅的校園文化,能夠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善於利用各種學術講座、學術報告的形式,使師生正確認識什麼是邪教,邪教的危害有哪些,邪教的行騙手段是怎麼樣的。要盡力增強校園文化活動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使大學生脫離低級趣味和迷信思想,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要堅持政治理論學習,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頭腦。

三是建立心理防線。大多情況下,邪教的籠絡都是通過情感攻勢實現的,因此防範和抵制邪教滲透進高校,也需對症下藥。要加強人文關懷,拓寬對困難學生的幫扶渠道和思路,切實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學生獎助工作、科研資助工作等。特別是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展師生心理普查、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諮詢活動等,及時解決其心理問題,構築堅固的心理防線。

四是建立治安防線。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也是阻斷邪教向校園滲透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公安機關、宗教事務管理部門的聯繫,建立聯動機制,整合力量,遇到特殊情況及時出擊。要開展好有針對性的宣傳警示教育活動,使師生認清反邪工作的重要性;並以此為基礎,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反邪教排查化解工作,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預警機制和防範網絡體系。

總體而言,只要意識和措施雙到位,高校必將更加純淨,大學生的安全也將更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