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賞中國古代「八大官窯」?

小神燒香


宋元時期無疑是中國瓷器大放異彩的時間段,在這個階段才真正出現了官民分立的生產格局。此時出現了

五大名窯——汝、官、定、鈞、哥,六大窯系——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青白瓷窯系。如果說中國古代的“八大官窯”,應該是汝、官、哥、定、均、磁州窯、耀州窯和景德鎮窯。

汝窯是宋代著名瓷窯之一,在北宋晚期曾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所以又稱“汝官窯”。汝窯的瓷器產品為青釉瓷器,有日常生活用器和文房清供用具,器類有瓶、尊、洗、爐、壺、碗、盤、盆、盞託、套盒等。胎質細膩緻密,呈香灰色;釉層渾厚均勻,呈淡淡的天青色,釉面油潤;基本為素面,部分帶有自然開片。器物多通體施釉,裹足支燒或裹足刮釉;燒成後僅在外底流釉細小的支釘痕。

寶豐清涼寺汝瓷蓮花座
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藏汝窯碗

鈞窯:產品結構以青釉居多,亦有少量白釉、黑釉器,並出現了鈞釉瓷器。器類兼有日用器和陳設器。北宋末至金初時期,器物的胎色較淺淡,呈白褐色、灰白色或灰褐色,即通常所說的“香灰胎”,胎質較細膩堅緻,表現出備料、選料上的精工。素燒器和二次施釉工藝開始出現並大量使用。鈞釉器物以天青色為主,釉層較薄,釉的流動性不強,釉色淡雅勻淨;帶紅彩的極少見,少數器物上有大片的紅彩,紅色幾乎佈滿器表,且與天青釉極好地交融;另有內施天青釉,外施紅釉的器物。

到金代後期至金滅亡,鈞釉器釉色
多為天青色系,釉層增厚,乳濁感強。因燒成因素而形成深淺不同的天藍、天青、灰藍、月白等色,釉面較光潔、潤澤;青釉器多為常見的深綠色或黃綠色,較光亮;少量呈較淺淡的青綠色,較潤澤。紫紅斑比較多見,施於碗、盤等器壁上,呈塊狀或條狀,邊界分明,凝重呆滯。蒙元時期,鈞釉器釉層厚,釉色變化豐富,天青釉有所減少,月白、紫藍色、褐綠等釉色開始較多出現,釉的流動性強。青釉器釉色多深綠中泛黃。

耀州窯,青瓷燒造以帶有犀利的刻花和繁密的印花裝飾的橄欖青色的器物為代表。刻花青瓷線條犀利流暢,居宋代之冠;印花青瓷佈局規整,紋飾豐富,在宋瓷中獨樹一幟。
金代,裝飾上仍以刻花、印花多見,紋飾漸趨簡練;出現開光式的圖樣佈局。創燒出一類釉層肥厚、釉色淡青泛白的月白釉瓷器。
定窯:瓷器品種以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技法有刻花、劃花、印花等。定窯胎體輕薄細膩,多為白色;釉色以白釉為主,釉面油潤,白中略泛青、黃,兼燒部分褐釉、黑釉和白地黑花產品。主要技法有刻花、劃花、印花,兼有浮雕、金彩和白釉剔花等;紋樣主要有花卉、嬰戲、禽鳥、游魚、龍鳳;佈局嚴謹,層次分明,繁密有序,受到定州緙絲工藝和宋金金銀器紋樣的影響。並且,定窯的字款多餘宮廷有關, 新官尚食局尚藥局
、“奉華”、“慈福”、“聚秀”、“德壽”、“禁苑”等。


磁州窯:瓷器品種以白釉、黑釉和白地黑花為主,兼燒黃釉、醬釉、黑(白)釉剔花和紅綠彩等瓷器。胎質粗糙,呈黃白或淺灰褐色,含雜質,大多胎體厚重,普遍施用化妝土。瓷器品種十分豐富,以釉色分,有白瓷、黑瓷、綠瓷、青黃瓷;以彩繪分,有白釉黑彩、白釉褐彩、白釉紅綠彩、綠釉黑彩、綠釉褐彩,還有化妝土剔劃花裝飾瓷器和鉛釉陶。
景德鎮青花:永宣時期,是景德鎮青花的黃金時期,這時期的青花瓷選料考究,胎骨細白堅緻,釉面厚潤瑩徹,鈷料採用進口的“蘇麻離青”,色澤幽菁濃麗,青料積聚處間有鐵元素集聚形成的鐵斑,青翠披離。紋樣以纏枝花卉、折枝花鳥、團龍魚藻、海水雲龍和木石小景為主,佈局疏朗有致。
哥窯,位於杭州龍泉,最大的特點就是開片,至於官窯,位於北宋汴京;南宋修內司、郊壇下,其特點答主也不甚清楚,只是文獻中有記載。

其實不論是那個窯的產品,單憑以上的文字肯定是描述不完的,如果感興趣還是建議閱讀相關書籍,在此答主僅挑選了部分特點做介紹,並非全部,希望大家理解,畢竟答主學識也有限。

嚴肅對待學術,認真回答問題,希望得到大家的點贊、轉發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