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正在打壓中國當前最大的紅利城鎮化

城鎮化是中國當前最重要的經濟增長紅利,但是有分析指出,高房價正在抑制城鎮化進程,讓這一紅利失色。

高房價正在打壓中國當前最大的紅利城鎮化

城鎮化不能走粗放式發展老路(圖源:新華社)

綜合中國大陸媒體北京時間9月11日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10日發佈的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城市人口快速增多,城市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統計顯示,2017年末,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已經達到8.1億人,比1978年末增加6.4億人,年均增加1,64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52%,比1978年末提高40.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04個百分點。

同時,中國城市數量顯著增加。2017年末,中國城市達661個,比1978年末增加468個,增長2.4倍。城市人口快速增多,人口集聚效應更加明顯。按戶籍人口規模劃分,2017年末,5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達到16個,而1978年末只有上海市一個。

中國經濟學家馬光遠,日前在一個論壇做了一場題為《歷史大週期下的中國經濟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改革開放40年中國抓住了四個紅利,並認為中國要發展更多的大城市群。馬光遠指出,“中國的城市是下一個週期裡的重中之重。把中國的農民轉到城市裡,是我們下一個週期裡最大的紅利。大家可以想像,現在中國農民的收入是城市人口的1/3,消費是城市人口的1/3,這裡面蘊藏的紅利該是怎樣的一個巨大數字呢?”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國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在《經濟參考報》發表文章《現行土地制度推高了房價延緩了城市化!》指出,中國現行土地制度推高房價。任何單位和個人搞建設必須申請使用國有建設用地,政府是住宅用地的唯一供給者。政府對住宅建設用地的獨家壟斷必然導致高地價從而導致高房價。大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只有被徵收為國有建設用地才能用於房地產開發。農村中存在著大量小產權房,但小產權房作為“三違建築”被禁止入市交易。

文章指出,高房價抑制了中國城市化進程。2017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率為58.52%,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2.35%,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6.17個百分點,二者之間的差額就是總數為2.23億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這種半城市化導致一系列問題:包括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

文章強調,宅基地的非用益物權化,堵塞了農民財產收入渠道。農民對集體的宅基地只有使用權,沒有完整用益物權,不能出租、轉讓、抵押;農民的宅基地只能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調劑;由於宅基地不具有完整的用益物權,所以農民住宅的出租、出售和抵押也受到了法律限制;小產權房作為“三違建築”不予確權登記頒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