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过去佛是一个统称,有时单指燃灯古佛。《法苑珠林》卷十六:“我见过去佛初成道时,咸升金刚坛,金瓶盛水,用灌佛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太祖皇帝 初幸 相国寺 ,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 赞宁 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佛教有三世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谓过去佛为迦叶诸佛,或特指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三者。

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在过去,有一位佛出世,号啑如来,具足功德。将导三界还神本无。当时有一位修清静行的人见到佛,心生欢喜,想要供养七天,可是有一位小弟子有事回来晚了,找不到合适的事做,于是就将麻油盛在瓦片中,沐浴完之后,以白巾裹头,自手燃之,用以供养佛陀。此后便得到了佛的授记:“过无数劫你当做佛,颈上肩上各有光明”。这位童子就是燃灯佛。所以燃灯佛也叫锭光佛。这位修清静行为的人见自己的弟子已经授记,知道自己也可授记,就来请佛授记。 啑如来说等这位童子成佛后,你便可得到他的授记了。这位梵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燃灯佛曾为他授记:当得来世做佛,号释迦牟尼佛,亦当渡无量众生。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据说:燃灯“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依《修行本起经》卷上所述,往昔,提和卫国(Di^pavati^)有圣王,名灯盛。临命终时,将国政嘱付太子灯(锭)光,太子知世间无常,更将国政授与其弟,即时出家。成佛后,游行世界,开化群生。是时有梵志儒童,值灯光佛游化,乃散花供佛,并解髻布发于泥道上,请佛蹈之,佛乃为儒童授来世成佛之记。此儒童即释迦牟尼佛。《增一阿含经》卷十三、《四分律》卷三十一等,亦述及燃灯佛之本缘,但所说略有差异。

另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只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宝髻),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宝髻佛受记之因缘。

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现在佛即如来佛,《成实论》卷一:"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大智度论》卷二十四:"如实道来,故名如来。"世人常常习惯称呼其为"如来佛",实际上这称呼是不精确的。如来是佛的德号之一,如来的意思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如来与佛,二者只能称其中一种

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

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释迦牟尼证悟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为了使他的思想学说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便开始了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佛陀在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 陈如等五人,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会、五蕴、四禅和三明等教说,五人皈依了他,成为最初的佛弟子。这次说教,佛教称为初转 法轮。与此同时,又度波罗奈斯长者之子耶舍及其亲友出家。此外,化度了原先祀火的婆罗门迦叶三兄弟以及沙门"六师"之一的怀疑论者散惹夷(删 耶)的学生舍利弗和目犍连,此后在他的故乡又说服了他的很多亲属如堂弟提婆达多、儿子罗睺罗皈依了佛教。

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释迦牟尼传教的区域是恒河流域的中印度。大致是北到迦毗罗卫,南到王舍城,东到瞻波,西到 赏弥(拘 弥)。其直传弟子的活动地区和影响所及,东至恒河流域下游,南至高达维利河畔,西至阿拉伯海沿岸,西北至怛义尸罗等地区。佛陀居住时间最长的是拘萨罗国的舍卫城和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前者有富商须达多和太子祗陀(逝多)捐赠的祗园精舍(又名"给孤独园"),后者有竹林精舍,为释迦牟尼对众人说法布教的重要场所。跋耆、鸯伽、末罗、伽尸等国,他也曾居留说法。

释迦牟尼的传教的方式,是随机的施舍,不拘一格。他用偈颂、散文、故事、譬喻、直叙、问答等各种形式,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宣说不同的内容。对僧众谈论出离生死、证得无上正觉,对俗人谈论道德的行善。他准许弟子可不用规范化的梵语,而用地区方言进行说教。这就使得他的思想学说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未来佛,也称弥勒佛也称东来佛祖,藏语谓“强巴”,是佛教中主宰未来世界的佛。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弥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经》里就已经出现了。在《阿含经》中,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弥勒佛出世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的寿命达到八万四千岁,女子五百岁才出嫁。弥勒佛父名修梵摩,为大臣,母名梵摩越,为公主,可见其出身高贵。弥勒下生之后,在龙华树下坐禅成道,又设三会度脱众生,初会度九十六亿人,第二会度九十四亿人,第三会度九十二亿人。

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弥勒佛不是传说人物,而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他出身于古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其父亲迦波利是波罗柰国的宰相,他少年时期便跟随释迦牟尼出了家。然而,他作为佛的声闻弟子——出家比丘,却不断烦恼、不修禅定、不证罗汉道——因为,他灵根宿植、累劫修行——甚至比释迦牟尼还早四十大劫,早已经是一位等觉菩萨了,所以,释迦牟尼授记他续自己之道统,绍自己之佛位,将来在娑婆世界作佛。因此,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之中,弥勒属于未来(三世佛:过去之佛燃灯、现在之佛释迦牟尼、未来之佛弥勒),代表着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