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過去佛是一個統稱,有時單指燃燈古佛。《法苑珠林》卷十六:“我見過去佛初成道時,鹹升金剛壇,金瓶盛水,用灌佛頂。”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太祖皇帝 初幸 相國寺 ,至佛像前燒香,問當拜與不拜,僧錄 贊寧 奏曰:‘不拜。’問其何故,對曰:‘見在佛不拜過去佛。’”

佛教有三世佛: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佛。謂過去佛為迦葉諸佛,或特指燃燈佛,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為彌勒佛三者。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在過去,有一位佛出世,號啑如來,具足功德。將導三界還神本無。當時有一位修清靜行的人見到佛,心生歡喜,想要供養七天,可是有一位小弟子有事回來晚了,找不到合適的事做,於是就將麻油盛在瓦片中,沐浴完之後,以白巾裹頭,自手燃之,用以供養佛陀。此後便得到了佛的授記:“過無數劫你當做佛,頸上肩上各有光明”。這位童子就是燃燈佛。所以燃燈佛也叫錠光佛。這位修清靜行為的人見自己的弟子已經授記,知道自己也可授記,就來請佛授記。 啑如來說等這位童子成佛後,你便可得到他的授記了。這位梵志就是釋迦牟尼佛。燃燈佛曾為他授記:當得來世做佛,號釋迦牟尼佛,亦當渡無量眾生。燃燈古佛,又叫“定光佛”。據說:燃燈“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太子。作佛亦名燃燈”。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依《修行本起經》捲上所述,往昔,提和衛國(Di^pavati^)有聖王,名燈盛。臨命終時,將國政囑付太子燈(錠)光,太子知世間無常,更將國政授與其弟,即時出家。成佛後,遊行世界,開化群生。是時有梵志儒童,值燈光佛遊化,乃散花供佛,並解髻布發於泥道上,請佛蹈之,佛乃為儒童授來世成佛之記。此儒童即釋迦牟尼佛。《增一阿含經》卷十三、《四分律》卷三十一等,亦述及燃燈佛之本緣,但所說略有差異。

另據《賢愚經》卷三〈貧女難陀品〉所載,過去久遠二阿僧只九十一劫,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識只(即寶髻),出家學道而成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當來成佛,名定光如來。此係燃燈佛昔時曾從寶髻佛受記之因緣。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現在佛即如來佛,《成實論》卷一:"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大智度論》卷二十四:"如實道來,故名如來。"世人常常習慣稱呼其為"如來佛",實際上這稱呼是不精確的。如來是佛的德號之一,如來的意思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如來與佛,二者只能稱其中一種

釋迦牟尼 佛教創始人。本名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答摩(瞿曇)。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其他稱號有佛陀(覺者)、世尊、釋尊等。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釋迦牟尼證悟以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觀念。為了使他的思想學說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便開始了長達45年的傳教活動。佛陀在波羅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 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菩提會、五蘊、四禪和三明等教說,五人皈依了他,成為最初的佛弟子。這次說教,佛教稱為初轉 法輪。與此同時,又度波羅奈斯長者之子耶舍及其親友出家。此外,化度了原先祀火的婆羅門迦葉三兄弟以及沙門"六師"之一的懷疑論者散惹夷(刪 耶)的學生舍利弗和目犍連,此後在他的故鄉又說服了他的很多親屬如堂弟提婆達多、兒子羅睺羅皈依了佛教。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釋迦牟尼傳教的區域是恆河流域的中印度。大致是北到迦毗羅衛,南到王舍城,東到瞻波,西到 賞彌(拘 彌)。其直傳弟子的活動地區和影響所及,東至恆河流域下游,南至高達維利河畔,西至阿拉伯海沿岸,西北至怛義屍羅等地區。佛陀居住時間最長的是拘薩羅國的舍衛城和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前者有富商須達多和太子祗陀(逝多)捐贈的祗園精舍(又名"給孤獨園"),後者有竹林精舍,為釋迦牟尼對眾人說法佈教的重要場所。跋耆、鴦伽、末羅、伽屍等國,他也曾居留說法。

釋迦牟尼的傳教的方式,是隨機的施捨,不拘一格。他用偈頌、散文、故事、譬喻、直敘、問答等各種形式,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宣說不同的內容。對僧眾談論出離生死、證得無上正覺,對俗人談論道德的行善。他准許弟子可不用規範化的梵語,而用地區方言進行說教。這就使得他的思想學說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傳播。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未來佛,也稱彌勒佛也稱東來佛祖,藏語謂“強巴”,是佛教中主宰未來世界的佛。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一尊佛。

“彌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簡稱,意思是“慈氏”。據說此佛常懷慈悲之心。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無能勝”。據佛經記載,彌勒出生於古印度波羅奈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與釋迦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去世。據說釋迦曾預言,他離開此世間後,將上生兜率天宮,在那兒與諸天演說佛法,直到釋迦佛滅度後五十六億六千萬年時,才從兜率天宮下生,來到人間。據《彌勒下生成佛經》所說,到那時,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有情世間)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彌勒屆時將託生於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其經歷一如釋迦牟尼佛。彌勒繼釋迦成佛後,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次說法,廣度眾生。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彌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經》裡就已經出現了。在《阿含經》中,彌勒是繼釋迦牟尼之後出世的未來佛,彌勒佛出世時,土地平整,七寶充滿,花香濃郁,果味甘美,國土豐樂,人民善良,人的壽命達到八萬四千歲,女子五百歲才出嫁。彌勒佛父名修梵摩,為大臣,母名梵摩越,為公主,可見其出身高貴。彌勒下生之後,在龍華樹下坐禪成道,又設三會度脫眾生,初會度九十六億人,第二會度九十四億人,第三會度九十二億人。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彌勒佛不是傳說人物,而在歷史上實有其人。他出身於古印度一個婆羅門家庭,其父親迦波利是波羅柰國的宰相,他少年時期便跟隨釋迦牟尼出了家。然而,他作為佛的聲聞弟子——出家比丘,卻不斷煩惱、不修禪定、不證羅漢道——因為,他靈根宿植、累劫修行——甚至比釋迦牟尼還早四十大劫,早已經是一位等覺菩薩了,所以,釋迦牟尼授記他續自己之道統,紹自己之佛位,將來在娑婆世界作佛。因此,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之中,彌勒屬於未來(三世佛:過去之佛燃燈、現在之佛釋迦牟尼、未來之佛彌勒),代表著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