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發動13萬員工賣房,樓市穩得住嗎?

摘要:"降價的房子來一套""賣完了"

恆大發動13萬員工賣房,樓市穩得住嗎?

撰文|蜜姐

最近關於樓市涼涼的新聞突然增多了,從土地流拍,到各大房企的債務危機。

委婉的媒體說房價是"進入了下行通道";誇張的基本是暗示崩盤前夕,不斷有北京、深圳、廈門、廣州等樓市涼涼的新聞和分析文章。

今天(9月12日)又有恆大發動13萬員工賣房的新聞,似乎房地產行業已經十分困難了。

有趣的是,在同一天,廣東共有產權房試點新政策開始徵求意見,其中一大亮點是購買10年後可轉為商品房!

樓市到底吹的什麼風?

恆大發動13萬員工賣房,樓市穩得住嗎?

1

從搖號買房到邀請買房

如果蜜姐不去售樓部或中介詢價,恐怕也是早就信了房價大跌,樓市涼涼的言論了。

房價降了的情況有沒有,當然存在!從公開的數據來看,降價的地方還不少。

不過你要真想去自己理想的城市或地段買套降價的房子,這樣的對話恐怕就再熟悉不過了:

"我想買套降價的房子","賣完了"。

不可否認的是,經過了2015-2016年的去庫存,再從2017年以來的"史上最嚴調控",不管是剛需,還是投資客,這幾年買房的人確實很多。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各地的樓市調控升級加"搶人大戰",千奇百怪的搶房現象都冒出來了。

從倒賣搖號,到五百萬買房只能找個角落蹲一下,再到千萬富翁排隊淋雨搶房,除了讓各大房企交出了超級漂亮的半年報,再就是各地庫存告急了。此前,蜜姐也寫文章分析過庫存告急,大家不用慌,以及如果投資了該有何應對策略。(《庫存基本結束,三四五六線的房子該套現了?》)

恆大發動13萬員工賣房,樓市穩得住嗎?

如果說現在樓市有何新動向特別值得關注,蜜姐認為首先倒不是房價降了多少(下文會告訴你為什麼),而是買房的人現在少了很多,你選擇看房的時間比上半年充裕了很多。

要知道,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26家A股上市銀行,涉房貸款餘額合計25.92萬億元,個人房貸增量在零售貸款中佔比接近62%,比去年同期還要高出約12個百分點,房貸增量在總貸款增量中的佔比約30%。

上半年新增買房的人有多少,從個人房貸的增量上可見一斑。

上半年處於萬人搶房的癲狂狀態,銷售人員的態度一般是這樣的:"全款還是按揭?""首付你能給多少?""你先準備XX萬雲的資產證明來登記吧"; "搖號的時間,注意看我的朋友圈,登記的人太多,我不可能每個人發信息"……

最近,卻是情況有變了。"之前搖號中了的人,有些人沒買,姐,你要不要過來看看,今天就可以搶購。""我們9月份開盤的還有名額,你看什麼時候方便過來看看吧。"

這對剛需族來說,這是好消息,可以好好去看看地段、小區環境、戶型等了。

要知道上半年,大家看重的是搶到一個購房名額,小區環境、戶型、樣板間什麼都不顧上,甚至都看不到,只能看到一個沙盤和戶型圖,就開搶。

恆大發動13萬員工賣房,樓市穩得住嗎?

02

房價崩盤還是理性迴歸?

接下來說,為什麼房價目前不是樓市動向當中最關鍵的因素。

今年上半年萬人搖號的盛況下,房價漲幅有多大,大家都是深有體會。

房子有投資屬性,尤其是我國房改二十年以來,儘管中間有過幾次房價回落,但大趨勢卻是一直上漲。

以至於每次都是房價越漲,大家越是搶著買房。跟炒股的情形是不是很像?

房價上漲的時候,一平米從上千元到上萬元的往上跑。而降價呢,整體上卻基本跟擠牙膏似的,從十幾塊到幾十塊一平米地回落。

目前,樓市的轉向,不在於房價暴跌,你到市場上詢價,就會發現房價暴跌的真沒幾個地方,小幅回落或者二手房陰跌是存在的。

但在蜜姐看來,這不僅不需要恐慌,反而是好事兒。

房價是在逐漸迴歸理性。

你只要對比下自己所在城市2015—2018年的房價上漲幅度,就能理解,為啥說是理性迴歸。

三年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多少?而房價呢,有的地方是一倍、二倍甚至三倍的上漲,還一房難求。

至於房價腰斬、崩盤這類說法,都沒有聽的必要,有時間可以諮詢下中介你家附近的房價就很清楚了。

對於剛需來說,今年"金九銀十"房企全員賣房是好事兒,有更多選擇餘地。不著急的,可以一直選到年底。

恆大發動13萬員工賣房,樓市穩得住嗎?

但總體來說,剛需還是需要抓緊上車。

因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調控再升級,買房的門檻和成本有所上升。

比如8月,四川省的調控政策再升級,四川省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除西昌市)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5%;四川省其他地區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全省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於50% ,天府新區不低於70%。

除了首付比例的提高,還有就是房貸利率的上浮,這對剛需來說,是不得不算的賬。

"房貸100萬貸30年利息多還16.5萬—22萬"這類新聞相信大家最近聽了不少。

想投資買房的朋友,勸大家暫時還是不要湊熱鬧了。

雖說,手握現金要面臨通貨膨脹,但房產稅在加快出臺,各地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和租賃性住房的供給,短期內買了房未必就比拿著現金安全,可能還得面臨2-5年不等的限售期。

尤其是因為去庫存才火起來的三四五六線城市的房子,過去的剛需沒那麼多,以後的接盤大俠未必那麼好找。

歡迎關注"閨蜜財經":閨蜜看財經,發現財富守護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