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餐廳」醜聞頻出惹爭議:偶像們開的餐廳還敢去嗎?

明星開餐館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對於不少消費者尤其是粉絲來說,去明星開的餐廳吃飯,本身是一件開心的事情。然而,明星的餐飲事業似乎並不像他們本人一樣光鮮亮麗。近年來,不少明星餐廳因為衛生、管理、價格等問題接連不斷地被曝光,人潮洶湧的網紅飯店變成如今的門可羅雀。從曾經的人潮鼎沸到現在的悄然關張,“涼”了的明星餐廳也不只個別幾家。明星開店多數如“曇花一現”,靠情懷和粉絲經濟能否長期支撐明星的餐飲發展?

食品安全、無證經營…頻頻出事的明星餐廳怎麼了?

日前,著名作家、導演、賽車手韓寒的餐廳“很高興遇見你”就被曝員工起訴餐廳,欠薪還聯繫不上老闆,現在已經在走法律程序,而這起事件並不是“很高興遇見你”的第一起,同時被媒體曝出“很高興遇見你”全國其他連鎖點包括西安、紹興,寧波……相繼關門“歇業”。所以說不見得明星開餐廳就一定成功。

“明星餐廳”醜聞頻出惹爭議:偶像們開的餐廳還敢去嗎?

韓寒餐廳“很高興遇見你”前腳剛剛曝出問題,後腳又有明星的餐廳“出事”。近日,媒體曝光了杜海濤餐廳“海吃海和快樂自助餐廳”發生了一起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事情。網友爆料自己喝家人朋友過因慶祝生日在杜海濤餐廳用餐,但是餐後7人都發生了不舒服的情況緊急送醫,就診後被判定“急性腸胃炎”,本來協商好了賠償事宜,結果後來餐廳管理者反悔,還反咬說現在敲詐勒索的人很多,要證據。結果雙方鬧僵了。當事人將此事曝光在網絡上,也是希望能引起網友的關注,還自己一個公道。明星開的餐廳接二連三出事,看上去是偶爾,其實也未必。

俗話說的好“術業有專攻”。生意就是生意,靠得還得是自身的誠信和民眾的口碑。正如此次爆出的韓寒、杜海濤餐廳品牌發生的事件,我們不難看出其加盟店背後管理的混亂。作為餐廳品牌的創始人和老闆,無論其是否直接參與到餐廳的運營與管理,這樣的負面行為所帶來的影響顯然已經波及其在公眾面的形象。這對於比普通人更注重“面子”的明星來說,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民以食為天,對餐飲業而言,回頭客以及他們的評價可以說比任何廣告投入都更為重要。現在很多明星餐廳卻往往未能明白這樣的道理,而是將主打的重心放在了環境佈置和用餐情調上,讓最重要食物的品質問題“一退再退”,這也導致了本來的“回頭客買賣”變成了“一錘子買賣”。也難怪也出現了不少負面的評價“如果不是為了拍照,就別去了”。

 

“明星餐廳”醜聞頻出惹爭議:偶像們開的餐廳還敢去嗎?

那麼,導致不少明星餐廳高調開業卻黯然關門收場的問題癥結在哪裡呢?在筆者看來無外乎民眾對飯菜品質的失望。換句說,餐廳就是“高級食堂”,情懷可以有,但在吃的問題上情懷卻是最要不得的。好的裝修風格能增添食物帶給人們的享受,但關鍵決定因素還是食物本身。

專家點評明星餐廳倒店原因:難吃、服務差

明星經營的餐廳在粉絲的群體效應帶領下,開業初期會有不少趕時髦的消費者捧場。但一家餐館只靠粉絲的支持可以撐下來嗎?答案是否定的。從事餐飲行業4年多的賀先生向鳳凰娛樂表示,“經營餐廳最重要是口味、口味、口味。”他認為一家餐廳要能生存,味道才是吸引客人迴流的主因,“否則餐廳開在鬧市裡,一樣都不會有回頭客。”劉孜也向鳳凰娛樂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她說換做自己是消費者,並不會因為喜歡的藝人開了餐廳而時常去光顧,“我不會願意去藝人的餐廳吃難吃的飯。”她認為客人最終會迴歸理智,選擇性價比高、口味好的飯館用餐。有網友向記者表示,曾慕名前往某女藝人經營的甜品點,在經過一個小時排隊後終於如願用餐,但最終的體驗卻讓她失望不已,“每樣餐點都很難吃,那是我第一次去吃,也是最後一次光顧這家餐廳。”

“明星餐廳”醜聞頻出惹爭議:偶像們開的餐廳還敢去嗎?

此外,一個餐廳的服務品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顧客是否會再度光顧。一名餐飲企業的公關經理張先生對鳳凰娛樂說,服務員態度惡劣的問題最常發生在明星經營的餐廳,“因為明星老闆偶爾才來餐廳看一趟,來的時候多半也是吃頓飯就離開,服務員的素質無人培訓與管理,即使客人投訴也到達不了明星老闆的層面,最終就是客人吃了飯,也受了一肚子的氣。”為了進一步瞭解此狀況,鳳凰娛樂佯裝顧客探訪了某女藝人經營的餐館,發現服務員在點菜時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對菜品不熟悉、上菜與結帳速度緩慢;同時,鳳凰娛樂在大眾點評上也發現不少網友抱怨該餐廳的服務生素質優劣不一,抱怨內容多為:服務員對菜品不熟悉、發生問題未與客人協調、未積極招呼回應客人需求……

高端餐飲消費崛起,價廉物美的親民型餐飲仍佔主流

據美團和大眾點評雙平臺數據顯示,雖然人均每餐消費80元以上的餐飲商家數量相較2017年增長了25%,但同期人均每餐消費80元以內的親民型餐飲佔據了市場93%的份額。可見,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雖然高端餐飲消費開始崛起,但親民型的餐飲仍是主流。

明星餐廳快速擴張意在做大,自然這些餐廳所面對的消費者群體也不能僅僅侷限在自己的粉絲,而大眾顧客對明星開的餐飲店性價比承受度並不如粉絲這般高。在東南大學經管院教授浦正寧看來,明星餐廳一般裝修精緻、價格略高於市面上的同類產品,一旦被大眾顧客發現口味達不到預期,失望情緒自然產生。

“明星餐廳”醜聞頻出惹爭議:偶像們開的餐廳還敢去嗎?

業內人士分析,大眾顧客常有比較心態,一旦發現明星餐廳性價比低於同類門店,其消費就會重歸理性,“偶爾嘗新還可以,但重複光顧的可能性降低”。餐廳開得快又急,口味品質跟不上,回頭客缺失自然導致明星餐廳“短命”。

附加值不夠特色不明,消費者用腳投票

雖然性價比和口味仍是大眾餐飲的主要考核元素,但明星開餐廳仍有不錯機遇,關鍵是能否把附加值做成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溢價。不同於普通餐飲運營者,明星自帶流量、資本、社會資源,關注度高意味著起步快。在研發精緻菜品的同時,若能把附加值做到極致,消費者也會買單。

以胡桃裡音樂酒館為例,音樂作為核心抓手、持續性文化活動成為精準營銷手段,搭配尚算良心的菜品,品牌也就有了值得運營的空間。仔細觀察,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周杰倫的Mr.J Dinner,口味不算出彩,某些菜品會踩中雷區,其主打的情懷文藝範,過於針對小眾粉絲群體;周杰倫餐廳更是直接打出杰倫音樂和裝飾,吸引歌迷。

“明星餐廳”醜聞頻出惹爭議:偶像們開的餐廳還敢去嗎?

在文創氾濫的時代,如果文藝範沒有做出明顯特色,一旦菜品沒有出彩之處,很容易導致後期快速擴張的店面無法讓大眾顧客買單。而包貝爾的辣莊、任泉等明星的熱辣壹號,因主打大眾口味的川系火鍋,本身面對的消費者群體更廣泛,稍加噱頭和營銷宣傳,也不至於慘淡收尾。

關注度高也意味著死得快,若明星餐廳一旦在品控上跟不上,就離關門歇業不遠。“餐飲行業,吃得安心安全是根本。一旦食品質量接連出現問題,關門歇業可預見”,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

明星責任,餐館不該成為圈錢手段

明星和大腕,本就是自帶流量、自帶粉絲的群體,他們投資的餐廳,同樣是自帶擁躉。然而,這些餐廳近幾年卻屢屢被社會大眾詬病。無證經營、欠薪、剽竊涉及方案……種種的負面信息,來自於自帶光環的明星餐廳,令大傢伙跌破眼鏡,但隨著多頻次的曝光,讓明星餐廳亂象已見怪不怪了。甚至有人評價說,明星餐廳不出問題才是“新聞”!

公眾人物以“忙”當擋箭牌,系缺乏社會責任感。明星作為曝光率極高的公眾人物,最長見的便是某個女星到國外走紅毯,某個男星參加品牌商的活動,又或者是導演、主持人出席研討會,不得不說,他們真的很忙。許多明星曾表示自己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但是,不能指望“忙”為自己的投資和管理不善買單,餐廳出現問題,不僅自己遭受經濟損失,也辜負了信任你們的群眾。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不僅關乎工商稅務,也關乎社會民生,倘若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則容易引發食物中毒、群眾維權。此前,也有媒體評論道,“想當明星就別再開爛館子撈錢了”。看來,明星開的爛館子已讓人失望透頂,想挽回局面,還得先從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上下功夫。

“明星餐廳”醜聞頻出惹爭議:偶像們開的餐廳還敢去嗎?

明星餐廳更要監管嚴,不能帶有色眼鏡對待。明星群體路子廣、關係多已不是秘密,轉空子的可能性也更加的大。亂象頻出的背後,除了明星自身的問題,監管部門也要負一定的責任,類似於無證經營、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監管部門更要嚴懲。監管明星餐廳,不能帶有色眼鏡,覺得對方是名人、是大腕,就酌情處理,就三板子下去不痛不癢。即便帶了有色眼鏡,也應該是更加晶亮的放大鏡、顯微鏡,因為明星餐廳出了問題,容易引發網絡圍觀,繼而可能造成監管問責。對明星餐廳嚴一點,是保護他,也是維護自己。

求變成餐廳“突圍”新路

明星餐廳關張,其實並不代表其已經虧損,也不一定說明其品牌是失敗的。一些明星投資餐廳後迅速回本盈利,關店是為了再另謀生意。餐飲市場競爭瞬息萬變,開店關店本來就是餐飲品牌的常態。

一名餐飲自媒體負責人告訴記者,餐飲業在盤點明星開餐廳的成功案例時,孟非的小面其實常常和任泉的熱辣壹號、鄧家佳的Hi辣火鍋一起,作為正面案例來介紹——這些餐廳從菜單、店面設計到碗筷器具、食材調料上處處用心,並不是多數明星的“玩票”性質。

“餐廳有明星加持只能說是有張好門票。”這名負責人說,進了門能不能玩下去全看經營管理基本功,也需要看餐飲行業的大行情。近些年大眾餐飲日漸火熱,火鍋、燒烤、創意菜、小吃等業態大量湧入,競爭激烈的結果自然是一批餐飲企業倒閉,明星餐廳未能倖免。

“明星餐廳”醜聞頻出惹爭議:偶像們開的餐廳還敢去嗎?

孟非的小面雖國內關店頻頻,國外新店卻馬不停蹄地開著,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和悉尼共開了三家店,在當地人氣高漲。品牌相關負責人表示,孟非的小面已將重點轉移至海外市場,計劃今年在美國和英國繼續開店,而澳洲計劃再開10家門店。新增電商渠道並開拓海外新市場,孟非的小面已走上了一條品牌自救之路,業內人士稱,如此來看,孟非的小面國內門店關店及時止損未必不是一個好的決策,業務重心的轉移為更多明星餐廳轉型提供了新參考。

近年來,多數明星餐廳開業熱度過去後就變得冷清。趙薇在三里屯開的樂福餐廳開業不到一年時間就關門大吉,隔壁郭德綱開的“郭家菜”也早已黯然關門,趙忠祥三生面館兩家店陸續關張,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南京旗艦店也默默消失在消費者視線裡。

電影好看,觀眾才買賬。開餐廳也是一樣的,如果飯菜沒特色,服務意識不強,管理又混亂,消費者不認可,即便幕後老闆是明星大咖,消費者也不會買賬。在筆者看來,明星不是不可以開餐飲店或轉行從事其他職業,但關鍵問題是要做什麼就想什麼、像什麼,既然是開餐飲店,就要把餐飲的質量和服務等與自己的明星光環“相媲美”,既不能“貨不對板”,更要珍惜自己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明星形象。同時,當所投資的產業出現損害公眾利益的問題時,也絕沒有置身事外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