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歐國家果樹育種技術研討會在煙臺農科院召開

9月11日,由山東省農科院膠東特優果品技術研發中心主辦,山東省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省蠶業研究所承辦的“中東歐國家果樹育種技術研討會暨果樹新品種觀摩會”在我院成功舉辦。共有來自保加利亞國家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魯東大學、煙臺大學、山東省蠶業研究所及我院的70餘位專家學者到會。會議由膠東特優果品技術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李元軍研究員主持。

中東歐國家果樹育種技術研討會在煙臺農科院召開


保加利亞農業研究所,是保加利亞重要的果樹研究機構,至今已有近90年的發展歷史,設有育種研究室,果樹生理、生態與農業經濟研究室,病蟲害防治研究室和小漿果研究室,建所以來一直從事蘋果、甜櫻桃、酸櫻桃、葡萄、梨、李、草莓、樹莓等果樹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和果園生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選育出一系列的蘋果、櫻桃、小漿果等果樹新品種在保加利亞及周邊國家進行推廣利用,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聲譽。保加利亞農業研究所育種研究室主任Dimitar Sotirov博士詳細介紹了蘋果和櫻桃產業在世界上主要國家的種植分佈情況、主栽品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Stanislava Dimitrova博士詳細介紹了保加利亞農業研究所在蘋果、櫻桃等方面的育種目標、抗病育種技術和新品種綜合評價技術等。

中東歐國家果樹育種技術研討會在煙臺農科院召開


中東歐國家果樹育種技術研討會在煙臺農科院召開


中東歐國家果樹育種技術研討會在煙臺農科院召開


會議還邀請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王小非博士作“蘋果分子生物學研究熱點與技術方法”報告;邀請煙臺市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室趙玲玲博士作“波蘭蘋果生產與育種技術報告”。同時,膠東特優果品技術創新團隊的崗位專家分別彙報了蘋果、櫻桃、桑葚、藍莓等方面的研究進展。

中東歐國家果樹育種技術研討會在煙臺農科院召開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還對膠東特優果品技術創新團隊研究選育的50餘份蘋果、梨、葡萄和桃等果樹新品種的果實進行觀摩和品鑑。

中東歐國家果樹育種技術研討會在煙臺農科院召開


煙臺蘋果、煙臺大櫻桃一直以來都是膠東半島區域最為優勢、特色的樹種;果桑、藍莓等特色樹種,發展迅猛,經濟效益顯著,在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蘋果、大櫻桃、果桑等膠東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特色優質品種缺乏,導致上市集中、栽培效益下降,制約了相關產業競爭力的提升。通過本次會議交流,使與會專家對保加利亞、波蘭等國家的蘋果、櫻桃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抗病育種技術有了深入的瞭解,加強了和兩個國家的合作交流。同時,保加利亞和波蘭是我國和中東歐國家“16+1”合作重要國家,也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在果樹抗病育種、省力化栽培、規模化種植等方面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加強和中東歐國家的果樹合作交流,可為膠東地區果樹育種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借鑑,加快膠東地區果樹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和供給側結構調整。


中東歐國家果樹育種技術研討會在煙臺農科院召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