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这些细节都在这部电影里了,这么真实你还敢看吗?

从来都觉得最吓人的永远都不是鬼魂这类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而是人心!

就像《立春》那样,现实得不急不躁,让你大热天陡然一阵寒风沁骨。

细思极恐!这些细节都在这部电影里了,这么真实你还敢看吗?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好像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一夜之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给自己感动了。”

这是《立春》里的女主角,王彩玲的开场白。

王彩玲,一个拥有意大利女高音般天籁嗓音的小城音乐教师,因为歌唱得好,还会出现在县城广播中,也算得是受人尊重。她热爱歌剧,一心想着去北京,梦想着唱到巴黎歌剧院。

细思极恐!这些细节都在这部电影里了,这么真实你还敢看吗?

但她长得胖,龅牙,黑斑,还满脸痘痘,相貌实在不招人喜欢。性格上更怪异,自认与众不同,周围都是不识货的俗物,说话做事儿总一副清高孤傲拿腔拿调的劲儿,在个保守落后的小地方里更显得格格不入。

她也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把歌声当做带自己逃离小城的唯一依仗,救命稻草一样地紧紧抓住。“老天就是给我一副好嗓子,没了这个,我就是个废物。”

细思极恐!这些细节都在这部电影里了,这么真实你还敢看吗?

所以,她一趟趟得往北京跑,一丁点钱全拿来买北京户口。生活拮据,只能天天吃泡面,为了省钱,到了歌剧院门口,要等开演20分钟后掏得便宜票才进去听。

她去文艺团歌剧院面试一次次被拒,连个勤杂工都当不了,回来却自我麻痹,反复跟人强调“我要调去北京了”。

细思极恐!这些细节都在这部电影里了,这么真实你还敢看吗?

30多岁了,还是处女,她说不想在这庸俗之地发生爱情。然而,她身上还是发生了爱情。

第一段是单恋,炼钢厂工人周瑜在广播里听到王彩铃的歌声,就各种托关系找到她,买菠萝送磁带地献殷勤,借着学声乐的由头追求她。

周瑜天资平平,长得五大三粗,平时只会自吹自擂用普希金的诗展示自己的播音水平,实际上他的每句诗尾音都带着可笑的方言味儿。

这样的粗人,自视过高的王彩玲自然是看不上的。

她会喜欢的,是跟他一样同样怀揣着艺术梦想的文艺青年黄四宝。

黄四宝跟周瑜同在炼钢厂,这位无师自通的业余油画爱好者,人倒是潇洒帅气相貌堂堂,虽然报考中央美院多年连初试都过不了,也一直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改了户口也要继续考。

他又一次落榜后被周瑜带着去求王彩玲,进门还满脸的不情愿,于是走到院子里玩一个胶片圈,自娱自乐,天真得像个孩子。王彩玲在这一刻动了心,为了他瞬间展露的艺术家的纯真气质?也许吧。

她主动追求,借他看梵高的传记,送上门当人体模特,还愿意为他放弃北京户口,跟他一道去北京。可黄四宝究竟也是个会嫌她丑的俗人,王彩玲的告白被一句“哥们儿”打败了。

她的委身,更以难堪和羞耻而告终。

这样的丢丑,被小县当做谈资津津乐道,王彩玲失去了爱情也没了尊严,万念俱灰,穿着自制的演出服,化了妆,从七层塔顶跳了下去。

结果却没死成,只能拾掇姿态,继续活着。

然后,在某次文艺活动中,她邂逅了舞蹈老师胡金泉。

细思极恐!这些细节都在这部电影里了,这么真实你还敢看吗?

一个大男人,在个不开化的小地方,妩媚风流地跳芭蕾,自然是止不住的飞短流长,关于他性取向的猜想喧嚣尘上。两人都是小县曲高和寡的异类,她懂他的舞蹈,他夸她的歌喉,脉脉相怜,惺惺相惜。

受不了压力时,胡老师提出了要和她假结婚。王彩玲拒绝了,因为她毕竟不是神,她只是个女人。胡老师最终以自毁的方式洗净了流言,他以强奸女性的罪名入狱,终于在监牢里卸下心上的重重枷锁。梦在哪里都能做不是吗,“布鞋和舞鞋一个样,还能踮脚尖呢!”

再往后,日子这样没结果的耗下去,经历一次被骗后,

王彩铃终于接受了循规蹈矩的平凡人生。

细思极恐!这些细节都在这部电影里了,这么真实你还敢看吗?

她去婚介所征婚,去福利院领养孩子,辞了教师的工作,到街头卖起了羊肉。

后来在医院遇见周瑜,向他介绍自己女儿——王小凡,平凡的凡。

细思极恐!这些细节都在这部电影里了,这么真实你还敢看吗?

吃过这么多苦,终于明白了平凡的俗世的幸福。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总觉得会有什么事发生,但是等整个春天都过了,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我觉得有点儿失落,好像错过了什么。”王彩玲说。

我们曾经都以为自己身上会发生些故事呢,结果最后,什么都没发生。

从某个角度看,《立春》是首文艺青年的理想悲歌:

王彩玲作为一个大龄文艺女青年,为了自己的艺术梦,不能说不努力。

她给自己缝制演出服,学意大利文,去北京进修,办北京户口,求职应聘一丝懈怠都无。

但最终,却还是要向生活低头。

不恐怖吗?那么,如果终究要苟且,是否早日束手就擒,姿态会稍微体面?

曾经唱着“岁月如刀,就让我来领教”的朴树,暌违多年,在2014年夏天走上了《平凡之路》。

但高晓松还在借许巍之口坚持“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片尾,王彩玲带着女儿去了她多年流连驻足的天安门,教她咿咿呀呀的唱歌。

理想是好东西吗,未必,在个小地方,也许就跟六指一样是个累赘。

都说“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

但这也许不是病呢。

这是宿命,是金嗓子的王彩玲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