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的常勝將軍,官渡一戰成名,樊城一戰遺臭萬年

曹操手下的常勝將軍,官渡一戰成名,樊城一戰遺臭萬年

曹操能得天下,五子良將功不可沒,這五子良將即于禁,張遼,樂進,徐晃,張郃五人,其中又以于禁戰功最為卓著。于禁二十多歲就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三十多年,曹操對他十分看重,稱讚他:“當敵制決,糜有遺失”,“頗有古之大將之風”。先看看于禁為曹操立下的戰功吧。

193年,曹操為報家仇,興兵討伐徐州,誓殺徐州牧陶謙。于禁統兵到徐州,一舉攻克廣戚,被曹操任命為陷陳都尉。

曹操手下的常勝將軍,官渡一戰成名,樊城一戰遺臭萬年

194年,于禁隨曹操攻打濮陽呂布,于禁親率大軍兩戰連勝,攻下呂布兩座營寨,在須昌城戰勝呂布大將高雅。而後又轉戰壽張,連克四座城池。同年,于禁隨曹操討伐黃巾軍餘孽,斬殺黃巾軍頭領黃邵,迫使黃巾軍全部投降。于禁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成為曹操麾下常勝將軍。

197年,張繡反曹,青州兵作亂,曹操被張繡打敗,陷入窘境。于禁當機立斷,在未稟報曹操的情況下,掃平叛亂,安撫鄉民,進而舉兵攻打張繡,反敗為勝。曹操對於禁先國家之急,不顧個人名利得失的行為所感動,對於禁更加信任和依賴。

曹操手下的常勝將軍,官渡一戰成名,樊城一戰遺臭萬年

官渡之戰時,于禁和關羽同在曹操帳下。于禁率2000兵力,在袁紹大軍面前可以說是,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表現出一名成熟大將的風範。後來于禁率5000精兵,繞過袁紹主力,直搗黃龍,踏平袁軍營寨幾十座,擒獲大將二十名。

就是這一戰,牽制了袁紹主力,關羽才得以斬殺顏良,解了曹軍白馬之圍。這一戰,于禁和關羽名聲大噪,于禁被封為裨將軍,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于禁成為繼典韋之後曹操帳下唯一能獨當一面的外姓將軍,曹操對於禁的信任,不亞於本族將軍夏侯淵,夏侯惇。這也正是樊城之戰時,曹操放心把七路軍馬交給於禁統領的原因。

曹操手下的常勝將軍,官渡一戰成名,樊城一戰遺臭萬年

可曹操做夢都沒想到,這樣一個淡泊名利,驍勇善戰的常勝將軍,卻被關羽水淹七軍,樊城一戰,一敗塗地。為求保命,于禁跪地求饒,率3萬部下歸降關羽。而跟于禁並肩作戰的西涼猛將,人稱白馬將軍的龐德寧死不降,被關羽所殺。

樊城一戰,于禁遺臭萬年,並不是因為他投降關羽,而是因為于禁貪生怕死的性格。于禁投降後被關押在江陵,後來孫權取得江陵,于禁便歸了東吳。于禁這個降將並沒有得到蜀漢和東吳的重用,相反他在東吳處處受制於人,被人輕視,過著乞討一般的生活。

曹操手下的常勝將軍,官渡一戰成名,樊城一戰遺臭萬年

後來東吳向魏國稱臣,于禁作為禮物被遣返回國,這時候曹操已去世,曹丕稱帝,史稱魏文帝。于禁見到曹丕,老淚縱橫,心中百感交集。曹丕看到這個隨父親征戰三十多年的老將,已是滿臉皺紋,白髮蒼蒼,沒有當面責難於禁,只是讓他擇日去拜謁曹公陵墓。

于禁到曹操墓陵之中,祭拜他當年的主子。當於禁走進墓穴之時,水淹七軍的壁畫豁然呈現在眼前,壁畫中,龐德對關羽怒而不跪,慷慨就義,而自己卻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跪地乞饒。曹操顯然到死都無法原諒于禁。于禁羞愧難當,不久後便抑鬱而死。

曹操手下的常勝將軍,官渡一戰成名,樊城一戰遺臭萬年

關羽也做過降將,黃忠,張遼,姜維都做過降將,但他們都是名垂千古,怎麼沒有一個落得於禁這樣下場?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