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堅守初心,也希望守得雲開見月明

對於網貸行業,2016年8月24日註定要打上深刻的烙印。《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發佈。在這一轟轟烈烈的合規化浪潮中,網貸企業經歷了冰與火、生與死的挑戰,行業的泡沫被“洗掉”不少。那些投機者逐漸被淘汰,堅守初心的“苦行僧”們,也希望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

正本清源,加速備案會讓行業環境更健康

去年8月24日,中國銀監會等4部委發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意味著網貸行業正式告別“無監管”期。暫行辦法劃定多條紅線,從限額、禁止擔保或承諾保本保息到禁止平臺自融等多個方面,要求平臺合規健康發展,並給予一年的緩衝期。

眼下,越來越多的平臺都轉向尋找符合監管要求的小額分散項目,已經有不少平臺取得了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完成銀行存管等要求。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完成銀行存管簽約(含上線)的平臺數已經接近600家,約佔7月底網貸平臺數量的28%。從開鑫金服所在的江蘇情況來看,存量淘汰步入尾聲,類似於平臺跑路的惡性事件大幅度減少,2017年二季度江蘇網貸行業的健康指數到達了歷史最高值。

最近印發的《關於落實清理整頓下一級段工作要求的通知》的84號文顯示,整改期間,各平臺化解不合規存量、不合規業務要逐步壓降至零,整體業務規模不再增加。對單個平臺來說,短時間流動性會受到一定影響,從長遠來看,整治過後何時能重上“賽道”,成為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該淘汰的淘汰,該發展的發展,在經歷了大浪淘沙,刮骨療傷後,行業最終還是要繼續向前發展,這要求儘快出臺備案細則和管理辦法,讓合規合法的平臺儘早站上新起點,這對於整個行業都會有一定的示範作用。對於從業機構來說,要做的是加快整改步伐,爭取早日合規備案,讓行業步入規範發展階段。

科技監管,網貸行業必將步入正軌

金融業屬於經營風險的行業,高風險屬性決定了強監管的必要性。對於互聯網金融而言,在寬鬆的氛圍內成長起來,隨著規模逐步做大,加強監管很有必要。《暫行辦法》出臺的這一年,網貸行業逐漸步入正軌,各項制度越來越完善,系統性風險的出現概率大大降低,監管所帶來的的正面影響顯而易見。

同時,傳統的監管模式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矛盾也逐漸顯現,伴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科技監管也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2017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便可視作監管機構大力發展監管科技的標誌。

監管機構通過大力發展監管科技,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能夠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同時,科技監管的應用也有利於“點穴式”精準監管,避免“一刀切”等相對粗獷的管理模式,更科學更高效地讓行業有序發展。

從網貸行業來看,科技監管應該能更加精準地監控風險,更有預見性地發佈監管政策,更有針對性地對企業進行監管。

支持實體,網貸行業未來依然可期

網貸行業發展十多年來,以更高的投資收益、更低的融資成本、便捷的投融資渠道,讓投資人、借款人兩端都從中受益。在支持實體、發展普惠金融中,網絡借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有人離開了,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堅持。合規只是網貸行業面臨的第一道關卡,未來如何做大做強,健康良性發展才是更嚴峻的挑戰。在優質資產稀缺的情況下,尋找合適的小額分散資產、嚴控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吸引更多投資人資金、平臺完成盈利等,這些挑戰的難度比合規改造更大。

平臺一方面需要不斷修煉自身實力,在細分領域有拿手的“金剛鑽”,不斷夯實風控水平,打造核心競爭力,助力實體經濟,將小額普惠業務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放開心胸,加強與各類機構的合作共贏,創新理念與模式,真正將“端對端”信息中介平臺優勢發揮出來。從實踐中來看,共享合作的“金礦”挖掘空間還很大。

網貸行業和其他處於發展期的行業一樣,在出現較大的革新與變化同時,也會伴隨著行業新機會的誕生。現在網貸行業在細分領域市場依舊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網貸誕生前,許多地方小微企業的民間融資成本高達30%,而現在降到10%甚至更低。未來,那些敬畏風險、切實支持實體經濟的平臺將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網貸行業將成為助力經濟脫虛向實,踐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