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去年倒閉285萬家 平均壽命500天

餐飲業去年倒閉285萬家 平均壽命500天

週末去樓下的商場裡吃飯,發現今年1月份才開張的餐廳貼上了轉讓的標籤,在不遠的隔壁店鋪正在緊張的裝修中,在整個商場的餐飲業中,幾乎60%以上的店鋪是今年才剛剛開業的。

這是全國餐飲業發展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一個餐廳的生存週期,平均只有500天。

2017年全國新增餐廳311萬家,但是,同樣有280萬家已經倒閉,更多的已經在倒閉的邊緣掙扎,在已經關閉的店鋪中統計,平均壽命只有500天,在餐飲業競爭愈加激烈的今天,這一數字正在逐漸減少。

餐飲業去年倒閉285萬家 平均壽命500天

一大批優秀的餐廳,為什麼會這麼快的倒掉。

餐飲業門檻極低,在大多數創業者中,餐飲一定是在創業備選項目中的一個,表面簡單,但是產業又極其的複雜,在一大批倒閉的餐飲創業者中,發現存在著一定的規律。

1、健康牌有時候並不是那麼的有用

許多創業者為了突出餐廳的與眾不同,選擇優秀的食材,主打綠色、健康,再起一個十分文藝的名字,認為這樣消費者就會買單。消費者一頭霧水往往會想,這不就是一碗麵嗎?我都淪落到吃麵了,還跟我提什麼健康?老闆的初心是想想開一家良心餐廳,但是事實就是,大多數顧客都是隻需要填飽肚子。結果開業不到半年就經營不下去了。對於消費者來說,情懷不能當飯吃。

2、沒有運營能力註定早早收場

興致勃勃的開一家餐飲,無數調研測試,打上明星餐廳的標籤,認為消費者衝著名氣就會主動找上門,短期的效果可能有效,但是長期註定是悲劇結尾,在眾多明星餐廳中,就存在著致命的缺陷,股東比員工多、管理指責不明確、財務不完善、領導權的爭奪、意見的不統一,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是事先沒有想到的,註定只能以散夥、翻臉收場。

3、盲目追風

誰都想在風口上火一把,盲目追風的經營者是否真的能瞭解背後的模式?人人都喜歡股票漲停,但是真正的跌停,你是否又能受的了呢?

4、節約成本,觸碰食品安全高壓線

這條高壓線,無論你背後有多大實力,無論任何人,一碰即死。為了節約成本或者是管理問題導致食客身體問題、衛生管理鬆懈導致老鼠蟑螂滿地爬,這往往將經營者置之死地。一旦產生問題,不管花多少錢都是彌補不了的。

傳統行業不管是銷售、餐飲、生活周邊,全部被互聯網擠壓的無處生存,有頭腦的就轉型,沒有想法的難道能混吃等死了?作為實體運營者絕對不能固步自封,當業績不好的時候更應該把眼光放長遠點,既然互聯網能把實體逼死,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互聯網來為自身服務?美滿聚財親手操刀過許多的小店主、小企業的營銷服務,當諮詢量刷刷的往上漲的時候,他們才明白,互聯網曾經是敵人,但是你一旦依託她,她不僅僅可以讓你活下來,而且會變得更強。你已經無路可退了,有些人天生就不適合打工。

餐飲業去年倒閉285萬家 平均壽命500天

餐飲業去年倒閉285萬家 平均壽命50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