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實施「網際網路+智慧醫療」 變革就醫方式

天津实施“互联网+智慧医疗” 变革就医方式

點擊上方“中國數字醫學”可以訂閱哦!

“您好,我是曉醫,有什麼問題,您問我就行!”8月底,儲存超過1萬條醫學常識的人工智能導診機器人“曉醫”,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正式“上崗”。天津市首個智能導診導醫機器人正式投入運行。

天津市通過實施“互聯網+智慧醫療”的信息技術,變革傳統就醫方式,激發醫療發展新動能。三甲醫院、優秀醫師等醫療資源,正在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成一張保障網,服務萬千群眾。

大數據、互聯網讓醫療服務更精準。藉助遠程醫療、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實現醫療資源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

在和平區南營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趙建霞告訴記者,簽約居民的基礎信息、就診記錄、健康檔案會記錄在天津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上。目前,天津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量已超過1040萬份,實現全市社區全覆蓋。今年上半年,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調閱健康檔案及居民就診記錄近890萬人次,為居民全流程健康管理、分級診療、數據共享提供了支撐。當患者就醫時,基層醫療機構還可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建立醫聯體,藉助互聯網開展遠程會診,今年1至6月份會診數超過300例。

智慧門診讓患者就醫更便捷。今年,天津啟動了智慧門診建設,明確提出預約掛號、多功能自助服務、多種支付方式、智能導診、候診叫號、智能發藥、信息推送等功能要求。

目前,天津市43家三級醫療機構中已有38家完成智慧門診建設並上線運行。預約診療、自助機掛號結算、自助打印影像膠片、手機在線繳費、智能分藥、信息推送等便民惠民服務,均通過手機客戶端、網絡終端進行。

天津市醫科大學總醫院門急診部主任宋晨婕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智慧門診線上用戶已近百萬人,使用該系統就醫的患者達到55%。患者平均候診時間由71分鐘下降到37分鐘,繳費等候時間由13分鐘,下降到自助繳費7分鐘、手機繳費兩分鐘”。

人工智能正在激發醫療創新新動能。依託“互聯網”信息共享平臺,以及各種智能設備應用,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在天津不斷湧現。如天津市胸科醫院已經構建起“互聯網+胸痛中心”模式。在救護車上,醫生就可以與醫院急診科進行音頻視頻互動、醫療監測指標共享,實施遠程指導實時救治。截至目前,“互聯網+胸痛中心”已服務心血管病患者超3萬人次。

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開展了“三一照護”糖尿病診療項目,利用雲平臺、智能血糖儀和手機APP向患者提供個性化診療、線上諮詢等服務,並對患者血糖、血壓、體重、運動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目前已有超過1300名患者受益。

目前,天津市衛生計生委正在積極起草《天津市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面深化“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

傳播數字醫學領域發展最新動態,關注醫療衛生信息化相關資訊。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