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

我們看三國的時候,在我們心中一直是把蜀國當成是正統的,而曹魏就是反面,孫吳就是打醬油的。對於裡面的文臣武將最喜歡的也就是諸葛亮和劉備的五虎上將了,尤其是他們在打仗的時候都是希望他們能獲勝。

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

其實在蜀國除了五虎上將外還有一位大將被人們給忽視了,以至於說起他的時候都是被當做了反面的教材,甚至最後的下場非常悽慘,他就是魏延。

說起魏延很多的人都是從《三國演義》裡瞭解的,魏延可以說是非常受劉備的器重,在劉備的生前也是相當的風光。

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

劉備剛入川的時候,魏延就被封為了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被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關於魏延最出名的記載就是諸葛亮斷定魏延腦後有反骨,因此對魏延是非常的不信任,以至於魏延在諸葛亮多次北伐中提出建議都沒有被採納,而且諸葛亮還在去世前佈下了奇兵,主要就是防備魏延造反的,後來魏延馬岱斬了腦袋,還被以謀反罪誅殺三族,可以說下場比較慘了。

其實這都是演義中的曲解,真正的魏延還是非常有實力的,很多的專家都把魏延稱為僅次於五虎上將的大將,而在五虎上將相繼死去後,魏延可以說是蜀國後期武將的頂樑柱。當時魏延擔任的漢中太守可以說是頂替了張飛的位置,這個位置很多人都認為是張飛的,但最後劉備卻給了魏延,由此可見魏延在劉備心中的重量,根據劉備的用人思想,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劉備是不會把他放在這麼重要的位置上的。

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

事實證明魏延確實很有實力,在他鎮守漢中的十幾年中,多次打敗曹魏的進攻,近十年沒讓曹魏踏入漢中一步。在劉備去世後,魏延更是被劉禪封侯,可以說是當時大臣中的最高爵位了,就連劉備的義弟關羽張飛也都只是封侯。

而且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更是被諸葛亮任命為丞相司馬,可以說諸葛亮是把魏延當成了大將使用的。而魏延還曾打敗魏國名將郭淮,被封為徵西將軍,可以說是非常高的榮耀了。但魏延是成也才能敗也才能,他因為有才而取得了天大的功勳,但是他也因為才能而恃才傲物。

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

書中曾有記載,說他對待底層的士兵很是和善,但是對同僚卻是非常高傲,以至於滿朝的文武大臣都被他得罪了一遍。而且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還屢次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出一些建議,但是這些建議都非常的不符合蜀國的實際情況,而被諸葛亮拒絕了,於是魏延對諸葛亮就漸漸有了意見。在諸葛亮死前,他怕自己死後無人可以壓制魏延,於是就囑咐長史楊儀,司馬費褘,護軍姜維,讓他們提防魏延,而楊儀又素來和魏延不和。

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

在諸葛亮死後,蜀軍按計劃撤軍,但是魏延卻極力反對,甚至還派軍阻擋楊儀的前軍。當然這些蜀國將士在面對搬出了諸葛亮的大軍後,都自發的散去了,而魏延只剩下孤家寡人,帶著兒子匆匆逃亡,後來被馬岱趕上斬殺。其實魏延是有真才實學的,要不然他也不會這麼的高傲,這點和關羽的性格也比較想象,都是目空一切的主。

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

試想如果沒有一定的本領,怎麼好意思去恃才傲物,又拿什麼去鄙視其他人。只能說魏延生不逢時,魏延骨子裡是富有冒險精神的,可惜被謹慎的諸葛亮所壓制。

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

如果真的讓我魏延放開手腳大戰的話,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當然這只是個猜測。但魏延絕對是一員被忽視的虎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