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身體發育遲緩的一些症狀及對策

嬰兒身體發育遲緩的一些症狀及對策

  • 嬰幼兒生長速度不一,但有著一定的規律。如果寶寶出現下面所列舉出的情況,請及早帶孩子去看醫生:
  • 寶寶月齡身體發育跡象2個月內2個月:抱起時無法抬頭,身體僵硬或軟弱無力,或是頸背向外掙脫。
  • 2-3個月:抱起時,兩腿發硬且交叉。
  • 3-6個月
  • 3-4個月:不能伸手抓握,且從不遠處拿玩具;寶寶抬頭有困難。4個月:寶寶還不會往嘴裡塞東西;雙腳即將著地時,雙腿不知道往下用力。5-6個月:寶寶還是會有不對稱的脖頸緊張發射。6個月:寶寶有家人支撐也不會坐。6個月後:寶寶一次只能伸一隻手出來,另一隻會握拳。
  • 7-9個月7個月:此時寶寶被拉起來成坐的姿勢後,頭卻抬不起來;寶寶不能把東西放到最裡面;也不能伸手夠身邊的東西;寶寶的雙腿不能承受一定的重量。8個月:寶寶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坐起來。
  • 9-12個月10個月後:寶寶在爬行時,只用一邊的手或腳使勁兒,身子會向一邊傾斜。12個月:寶寶還不會爬,有家人支撐也能站起來。13-24個月18個月:寶寶還不會走路;學會走路的幾個月後,寶寶走起來還是不自信,又或者是一直踮著腳走路。
  • 2週歲後:每年增長的身高不到5釐米。
  • 36個月經常跌倒或是不會爬樓梯;而且總是流涎水;也不會擺弄小的物件。

嬰兒語言交流發育遲緩症狀

  • 孩子學習語言的速度不一,但也有一定規律。對於早產的寶貝來說,也許會延遲幾周甚至是幾個月。家長要注意,語言發育的時間十分寬鬆。寶寶在生長的過程中,也會碰上一些小小的阻礙。下面列舉了一些情況,媽媽們可以一一對照來看寶寶的語言發育狀況:
  • 寶寶月齡語言發育跡象4-6個月4個月:父母發出的聲音,孩子不會效仿學習。6個月:不會笑或者是大叫。8-10個月8、9個月:寶寶不會用聲音來吸引你的關注。9個月:寶寶還沒開始咿咿呀呀地學大人說話。滿10個月:別人叫寶寶名字時,他沒反應。 9-10個月:寶寶不知道怎麼將他的開心或是煩躁表現讓你明白。12-15個月滿12個月:寶寶還沒學會一些肢體語言,如揮手、搖頭等。12個月:寶寶不會說出1-2個聲母,在需要你幫他時,不知道怎麼和你說。滿15個月:寶寶不明白簡單詞彙,比如再見,也不會做出任何的反應。15個月:寶寶會的詞彙量很少,不超過3個,擺手等肢體語言也不超過6種。 18-24個月滿18個月:寶寶會說的詞語不超過6~10個。18-20個月:寶寶還沒學會用手指物。20個月:寶寶會發出的聲母連6個都不到。滿21個月:對於簡單的命令,不會做出反應。21個月:寶寶不會自己玩或者假裝和娃娃玩。滿24個月:不會將兩個詞語連在一起;不知道如牙刷等常見用具的功能。24個月:寶寶不會學別人講話或者學習別人的動作。滿2歲時:不會依照要求將身體的部位指出來。30-36個月滿30個月:說的話讓人難以理解,包括家人。滿36個月:不會說簡單的句子,不會問問題,也不能讓陌生人明白自己。
  • 3-4歲滿3歲:還沒學會怎麼說比較短的詞組;也不能聽懂說的較短的命令;不願意和其他的小朋友說話;不喜歡和父母分開。滿3歲半:常常說話不全,缺字。滿4歲:講話還常常磕巴,還是不能讓別人清楚地明白他說的話。
  • 在清楚知道小朋友以往病史的基礎上,醫生會根據其體格以及其他相關檢查的結果,準確判斷病因並進行針對性治療。當然原因不一樣,治療辦法也是不同。
  • 1.營養不良:合理搭配孩子的飲食,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同時也要引導孩子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 2.疾病:對於因疾病造成孩子身材矮小,應及時把原發疾病治好。
  • 3.家族性矮小遺傳:對於這種原因引起的身材矮小或者是體質發育緩慢,可以通過多種調理方式調養,讓生長潛力發揮出來,也可適度的使用生長激素。
  • 4.精神原因:改善孩子生活的環境,讓寶寶的精神和生活上得到安撫和照顧。
  • 5.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比如垂體性侏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等,要根據病症施行針對性的治療。

嬰兒語言發育遲緩的3個對策

  • 針對嬰兒語言方面發育遲緩的情況,家長可以施行以下三大對策:
  • 1.寶寶在語言學習方面最基礎的方法是模仿。所以,家長可以多抽出時間和寶寶講話,讓寶寶模仿大人的發音,激勵寶寶大膽地說話,用語言來表述自己想要什麼。
  • 2.鼓勵寶寶講話的同時,給寶寶一些刺激。如果你想讓寶寶喊媽媽,寶寶不喊,媽媽可以適當性的點頭鼓勵寶寶。如果孩子喊了媽媽,媽媽要開心地親親抱抱寶寶。這樣會讓他感覺到喊“媽媽”可以讓媽媽更愛自己,激發寶寶說話興趣。
  • 3.多帶寶寶去外出,接觸外面世界。多接觸外界,可充實孩子生活,讓其見識增廣,自然有說話的渴望。還可以適當配合一些語言方面的訓練,可以增強寶寶語言方面的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