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扭住改革「牛鼻子」 跑出創新「加速度」

杭州:扭住改革“牛鼻子” 跑出创新“加速度”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加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近期,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初步構建起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並在全國22個城市開展試評價。

構建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參與試評價的城市既是先行者和探索者,更是示範者和促進者,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中國改革報特別推出“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價試點城市巡禮”,連續報道試點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最新進展、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敬請關注。

杭州:扭住改革“牛鼻子” 跑出创新“加速度”

杭州:扭住改革“牛鼻子”跑出創新“加速度”

浙江杭州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牛鼻子”,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再造流程、共享信息、整合業務,減少辦事環節、提升服務效能、降低企業成本,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在杭州有兩句流傳頗廣的政府承諾,一句是‘我負責雨露陽光,你負責茁壯成長’,一句是‘最多跑一次’。”在第三屆世界杭商大會上,浙江惠迪森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超表示,基於政府對企業工作全方位的支持,現階段杭州的營商環境能夠讓企業安心、放心、高質量地去發展。


企業點讚的背後,是杭州近年來力推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從“1+N”+X多證合一、證照聯辦改革到正式上線商事登記網上辦理系統2.0版,實現市及市以下涉企證照辦理“一網通”全覆蓋和事中事後“一網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的商事制度改革,為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有效激發了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杭州新設企業6.4萬戶、同比增長29.6%。

堅持需求導向提升服務效能

杭州市始終堅持以群眾和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來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自改革啟動以來,全力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改革,通過報紙、電視、公眾網站新媒體等渠道廣泛徵集群眾和企業的意見,開展機關黨員陪跑、“兩代表一委員”提建議等活動,組織各級幹部開展“一把手辦事體驗”“領導坐班”活動,面對面與辦事群眾和企業交流,依據群眾和企業反饋的問題,制定改革的總體框架。通過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商事登記“一網通”多證合一證照聯辦改革等舉措,使流程再造、信息共享、業務整合,減少辦事環節、提升服務效能、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持續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優化營商環境。


在公民個人辦事領域,重點聚焦便民服務,為群眾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按照從出生到死亡全生命週期的標準梳理公民個人辦事事項,並將國有企事業單位提供的公共服務一併納入改革範圍。創新啟動了“簡化辦、網上辦、就近辦”專項改革,全市44家涉及個人辦事單位共梳理事項598項,實現僅憑身份證可辦事項296項,分兩批公佈取消了公民個人辦事所需證明材料52種涉及123項事項,目前正在抓緊落實第三批涉及20個單位的166項證明材料的取消工作,最終可精簡辦事材料669件。


在商事登記領域,在全國首推“1+N”+X多證合一、證照聯辦改革(“1”是指“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N”是指經梳理後可整合到“1”的許可、備案項目,以社會信用代碼為核心實現“多證合一、一照一碼”;“X”是指目前難以實現整合到“1”的審批事項,實行證照聯辦),減少審批備案事項,並率先上線商事登記“一網通”系統,截至目前,已累計推出多證合一事項29項、證照聯辦事項85項,合計114項,實現市以下涉企證照全覆蓋。通過流程再造,有效實現減少審批備案事項,使85%以上的新設立企業能按照“一件事”的標準實現“准入即準營”,對並聯審批的證照聯辦事項,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減少企業制度性成本。實現涉及現場踏勘等實質性審查的,辦結不超過7個工作日;不涉及現場踏勘等實質性審查的,辦結不超過5個工作日。


在投資項目審批領域,以縮短審批週期為目標,優化審批流程、梳理負面清單,制定出臺《進一步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推出“模擬審批”、施工圖聯合圖審、聯合竣工驗收等改革舉措,推廣承諾制和“區域環評+環境標準”,基本將政府投資項目立項至開工時間控制在7個月之內,企業投資項目(房地產開發類)控制在5個月之內,企業投資項目(產業類)控制在4個月之內,實現投資項目總體審批週期提速30%。


取消名稱預先核准環節,實現名稱自主申報。通過名稱自主申報系統,實現“機器換人”自主識別,系統按照事先設定的規則,對申請人申報的企業名稱進行自主查詢、比對、判斷,並即時給出申報結果,實現名稱申報“零上門、零材料”,免除申請人上門辦理環節。

審批全程提速優化營商環境

2018年4月28日,位於杭州市桐廬縣江南鎮的阿爾法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是桐廬投資項目“一站式”服務中心成立運行以來按照“做地前期—立項開工—施工建設—竣工驗收”流程進行全生命週期服務的產業類項目,從3月19日取得“標準地”(簽訂交地確認書)到4月27日核發施工許可證僅用時39天(含中介),展現了投資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桐廬速度,創造了迄今為止杭州市企業投資項目從土地取得至項目開工最快紀錄,為全省全市推進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改革提供了縣域實踐和桐廬方案。


投資項目審批全程提速,這僅僅是杭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一個典型案例。


杭州試行“模擬審批”制度,市本級已有2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進行試點,投資總額達180億元;各區、縣(市)試點項目40餘個,投資總額超過155億元。


探索投資項目承諾制,杭州市規劃局已對29個社會公益項目試行告知承諾制,辦理時限從13個工作日縮減至3個;市環保局積極推進“區域環評+環境標準”工作,已有2個開發區完成規劃環評審查。加強審批系統對接和應用,杭州市發改委牽頭啟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系統,目前市本級共賦碼75個,在線申報63件、網上審批56件、辦結41件,已打通省市系統14個;杭州市建委牽頭建設施工圖審查信息系統已上線運行,實現建設、勘察設計、圖審等單位與相關部門的互聯互通,目前已有119個項目進入該系統進行電子審圖。


深化涉審中介服務延伸改革,在全省率先公佈中介服務“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積極探索“多測合一”新體制,首批84家中介機構已納入名錄庫,35個項目已進入新流程。富陽區升級涉審中介技術服務網,推廣“網上中介超市”模式,實現中介合同網籤、網上備案。


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所有事項實現網上審批。嚴格對照權力清單,有效梳理群眾和企業上門辦事事項目錄,通過開發網上審批系統,實現所有事項網上審批,確保送件時所有提交材料準確無誤。同時有效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通過身份認證、電子簽名,核發電子營業執照,實現所有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用跑。


杭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亮點還有很多。比如,不動產登記跑出“60分鐘領證”的“杭州速度”。從2017年4月起,杭州主城區不動產登記聯辦窗口拓展至全城10個辦事點,實現全城通辦,並跑出了全流程60分鐘領證、全國最快的“杭州速度”;今年9月底,不動產交易登記“一窗受理”網上申請將投入試運行,覆蓋70%的房產交易登記事項,極大地增強了市民群眾的獲得感。目前,杭州市不動產登記局牽頭正在按照“一窗受理、一套系統、一套材料”模式,實行業務流程再造、服務清單重整、登記系統改造,實現從“物理整合”向“化學融合”轉變。

以“互聯網+”為核心打造“移動辦事之城”

一子落,滿盤活。“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撬動杭州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的突破口。記者瞭解到,為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杭州將依託互聯網和大數據優勢,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群眾獲得感最強”的移動辦事之城。


杭州成立數據資源管理局,統籌全市數據資源。依託電子政務雲平臺,完成1個市大數據資源中心,3個平臺(數據交換、共享和開放),5個基礎庫(可信電子證照基礎庫、辦事材料共享庫、人口基礎庫、法人基礎庫、徵信庫),以及3個支撐體系(標準、安全、運維)的建設,形成“1353”政務數據共享體系,為改革提供有效數據支撐。實現“一窗受理”平臺在市本級、13個區、縣(市)、大江東產業集聚區、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全覆蓋。


按照“無條件歸集,有條件使用”的原則,採用“整體數據分批歸集、重點數據集中攻克”的方式,累計歸集數據384.72億條,完成開發併發布數據接口518項。推出了一批網上自助查詢和PC端、APP端自助辦理,取消了一批繁瑣的證明材料,其中僅社保參保證明減少192萬人次的打印,個人住房信息查詢減少近27.8萬人次的“線下跑”。


截至目前,基本完成“移動辦事之城”框架整體設計,初步建成“杭州辦事”APP和“杭州辦事”綜合自助辦事服務機兩大平臺。3月15日,“市民之家”24小時自助服務廳正式對外開放,杭州綜合自助辦事服務機已實現147項事項自助機可辦。5月31日,“杭州辦事服務”APP投入試運行,已實現133項公民個人事項移動可辦,包括即辦事項116項、公共支付4項、預約13項,範圍涵蓋公共繳費、社會保障、違章處理、文化教育、住房保障、戶籍辦理、出入境管理等,事項包括流動人口居住登記、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信息查詢等超高頻率事項。


下一步,杭州將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補齊短板、突出亮點,圍繞打造“移動辦事之城”,強化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數據歸集共享使用,推進監督考評和宣傳推廣工作,在“移動辦事之城”建設上,推廣移動辦事終端,年底前實現70%公民個人辦事高頻事項APP移動可辦,自助服務機可辦理公民個人辦事高頻事項不少於100項。在商事登記領域,實現所有商事登記事項“一網通”全覆蓋。在不動產登記領域,擴大“60分鐘領證”覆蓋面,實現其他登記事項承諾時間再縮短10%以上。在投資項目審批領域,實現投資項目審批週期再壓縮。

開展實踐探索鑄就信用之城

自2017年9月制定實施《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杭州實驗區建設方案》以來,杭州市綜試辦聯合阿里巴巴等市場主體,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從市場層面和制度層面聯動創新,推動eWTP落地發展。


支持阿里巴巴,加快eWTP商業實踐。去年11月,首個eWTP海外商業試點在馬來西亞數字自由貿易區啟用運營,通過複製杭州綜試區簡化報關流程、監管數據互認等成熟做法,提升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今年以來,大力支持阿里巴巴在泰國、比利時、香港等地開展eWTP商業合作,啟動包括跨境電子商務、智慧物流樞紐、數字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探索。今年7月4日,比利時正式宣佈加入eWTP全球合作伙伴。


完善物流網絡,加快構建智能物流樞紐。今年5月,阿里巴巴菜鳥宣佈在杭州、吉隆坡、莫斯科、列日、迪拜五地建設全球首批e-Hub(智能物流樞紐),構建全球快遞72小時可達的智能物流網絡。此外,自去年8月以來,協調推進郵政物流、港航貨運、菜鳥等開通杭州—新西伯利亞、杭州—芝加哥、杭州—里加—莫斯科的全貨機往返航線,積極提升杭州的國際貿易物流效率。


突破瓶頸制約,深化制度創新。建設全國首個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集通關、檢驗檢疫、退稅等政務功能於一體,實現杭州申報、全國通關,成為國家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電商模塊的“杭州樣板”。探索國際互認、國際預檢、國際採信、國際追溯“四個認證”,成功在巴氏奶進口領域開展試點,一攬子解決了境外預檢、口岸通關、第三方採信、二維碼追溯等問題,去年至今已有27批巴氏奶通過“四個認證”快速清關。加強與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的溝通對接,依託特殊監管區創新保稅出口監管,創新跨境電商進口產品質量共治等模式。建設大數據平臺和大數據實驗室,完成對全市1.4萬家有實績外貿企業的信用評級。創新跨境快貸產品,為誠信跨境電商企業提供無抵押、純信用授信1.8億元。搭建創新項目服務平臺(E-box),線上線下聯動,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完善生態體系,培育新型業態。在進口方面,推進“網購保稅+實體新零售”實踐。今年4月,天貓國際在西湖銀泰、網易考拉在杭州大廈中央商城開設跨境電商線下實體店,實現了跨境電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全國“首秀”。在出口方面,聯合全球速賣通等平臺開設跨境產業帶專區,推動服裝紡織等杭州優勢產業“品牌出海”;支持天貓出海、網易考拉全球工廠店等新模式,推動國內優質產品和品牌“走出去”,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同時,大力支持社交電商、垂直平臺和專業服務商發展,目前已湧現出了浙江執御、貝貝網、雲集等一批跨境電商領域的創新企業。


eWTP杭州實驗區的實踐探索,進一步推動了杭州綜試區升級版建設,促進了數字貿易的發展。今年1月~6月,杭州實現跨境電商交易總額54.41億美元,同比增長22.03%。其中出口38.55億美元、進口15.85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24.24%和16.97%。


杭州不僅在實踐上積極探索,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而且在信用領域上下力氣、下功夫,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不信不立,不誠不行。


現代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沒有成熟的信用社會就沒有成熟的市場經濟,企業投資也就不可能“放心”。杭州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優良產業生態的同時,持續強化政府服務、人才供給、金融支撐等服務。3月28日,2018年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設推進大會召開,表明杭州營商環境的營造已拓展到信用領域。


近年來,杭州市堅持把社會信用體系作為社會治理重要機制,以平臺建設為支撐,以信用惠民為理念,將“信用杭州”打造成為新的城市名片。今年1月,杭州市正式啟動“美麗杭州免押城市”建設,提出力爭通過2年~3年,打造全國首個“信用免押金城市”。同時,杭州以全國第一的成績榮獲“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稱號。今年6月,杭州市榮獲全國首批“守信激勵創新獎”。到2020年,杭州市將建成與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打造“城市+信用”新模式;社會信用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全市的城市信用大數據平臺基本建成,信用監管體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務市場發展壯大,信用產品廣泛應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有效運行;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市場和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信用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成為全國標杆引領。


城市信用,是對投資者的承諾。“信用杭州”,必將成為杭州吸引企業投資者的又一張金名片。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靈活的創新之舉和最優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杭州跑出了令人矚目的創新發展“加速度”。

杭州:扭住改革“牛鼻子” 跑出创新“加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