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翼在河南開啓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在鄭州市人民公園的南門上有一副對聯“百戰奠山河 革命勳勤昭國史 萬人空道路 中原廟祀報元戎”,落款的人竟是有“當代書聖”之稱的國民黨元老於右任。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這幅對聯究竟是為誰所寫,這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鄭州市人民公園,去走近一座祠堂,瞭解一個人,感受一個時代的英雄故事。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走進人民公園大門,就是一棵有著160年曆史的國槐,雖然已經支上柺杖,但是綠意盎然,仍然蔭澤著一方土地。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一座紅牆綠瓦的大殿坐落在一個高臺之上。門頭有一匾,上書“勳名不朽”。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單簷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內部為抬梁式結構,其建築結構形式符合民國時期建築風格,基本上按照《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做法,再結合河南地方手法構建而成。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殿前樹立一文保碑,上書“胡公祠”,背後有“胡公祠簡介”。介紹了一位名叫胡景翼的33歲而亡的青年才俊的光輝人生。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胡景翼追隨孫中山參加過辛亥革命。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時,胡景翼跟從馮玉祥參加了鄭州之戰,1924年擔任河南督軍、省長等職,同年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其任河南督軍和河南省長時政績顯著,受到中原百姓愛戴。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在開封進行左腕療毒時不幸逝世,年僅34歲。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胡景翼字笠僧,原名崇義,又字勵生,1892年農曆5月20日生於富平縣侯家堡。胡景翼的老家在富平縣陵懷堡,曾一度遷居外祖父家侯家堡,後遷至富平重鎮莊裡鎮。胡景翼的父親胡彥麟是愛國商人,見多識廣,重義輕利,思想進步,對孩提時代的胡景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胡景翼先在莊裡鎮讀了六年私塾,熟讀儒家啟蒙典籍,後隨父親到三原讀書,拜關中名儒趙如篤為師,讀“四書”、“五經”,打下堅實國學功底。著名學者章太炎和胡彥麟過從甚密。見到少年胡景翼聰明好學,一表人才,對胡彥麟說:“勵生是今世少有的天才” 。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胡景翼在三原讀書時,拜魏金仲為師學習武術,魏金鐘是少林寺出身的鷂子高三的大弟子,其高家拳和輕功獨步武林。胡景翼與井嶽秀等先後向魏金鐘學習武術,習得一身好武藝,也為他後來結交陝西關中豪俠奠定基礎。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1908年,革命黨人焦子敬等在西安創辦 “健本”學堂,胡景翼取得父親的支持,考入了西安“健本”學堂。“健本”學堂任課的老師大都是同盟會員和進步人士。他們利用課堂,揭露清政府喪權辱國,腐敗黑暗,宣傳民主革命主張。這些新鮮的思想,給了年輕的胡景翼以極大的激勵,使他的思想更趨進步。學習期間,胡景翼看到美英日俄對中國侵略,深感清政府腐敗無能,因而團結進步學生,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樹下驅逐外侮,振興中華的壯志。因崇拜明朝開國大將徐達(驅元有功被明太祖冊封為“中山王”),胡景翼自號“中山”;同時還以岳飛、關雲長為楷模,以富平同鄉、秦國大將王翦為榜樣激勵自己,給自己篆刻兩枚印章作為座右銘,一枚上刻“一生低首拜關岳”,另一枚上刻“頻陽將軍是同鄉”(富平古稱頻陽)。陝西省志中記錄說他經常“畫鷹日射之”,以明其消滅外侮之志。同時他的豪言壯語給同學留下 “大言自負,人以為狂”的印象。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些都不是豪言壯語。1910年3月,在井勿幕、宋向辰的介紹下,19歲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1908年,渭北蒲城縣發生反動政府迫害進步學生的“蒲案”。在運動中,胡景翼看到了反動軍隊殘酷鎮壓學生運動,手無寸鐵的學生顯得無力自救,胡景翼認識到,要推翻專治政府,必須有自己的武裝。而陝西民黨多文士,不願與哥老會和刀客聯繫。但胡景翼看到這些人都有反對滿清統治的革命一面,於是,他向陝西同盟會負責人井勿幕建議聯絡“刀客”。井勿幕就把秘密聯絡渭北會黨和“刀客”的任務交給了胡景翼和李仲三等人。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胡景翼早期在魏金鐘處學習高家拳為聯繫刀客俠士創造了條件。在富平,胡景翼先後結識了“黑瘠背”王守身、“胡老六”胡彥海、“馬老二”馬正德、“石冷鏨”石象儀等一批有名的“刀客”和“柴夥會”(邦會)頭目田玉傑、田春耕等。這些人後來大都成為井勿幕和胡景翼義軍的骨幹。富平哥老會頭目向紫山頗有些實力,胡景翼想收編向紫山,但向被縣衙關在監牢。胡景翼通過做工作,裡應外合,救出了向紫山。向紫山即帶領部屬近千人成為了胡景翼的力量。所後他又到大荔、蒲城、華陰、化縣、臨潼等地聯繫各路英豪,一時間關中各處刀客紛紛與胡景翼結盟,或者投入革命黨陣營,為辛亥革命在陝西首義積蓄了力量。 這也使19歲的胡景翼成為關中豪俠心目中的英傑。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在做“刀客“和幫會工作的同時,胡景翼看到傳統的冷兵器與新式火器之間的差距,又把工作伸向清軍內部,力圖在正規軍中發展力量。在清政府擴編的陝西新軍中,有大量的哥老會成員。胡景翼冒著生命危險,隻身打入新軍,結識了哥老會頭目張雲山等,並參加了哥老會,在大雁塔歃血為盟,使哥老會成員成為革命隊伍的一支武裝力量。

胡景翼聯絡“刀客”,打入新軍,爭取“哥老會”的工作,為以後的武裝起義打好了基礎。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1911年10月20日,武昌起義爆發,陝西革命黨人隨即於10月22日在西安起義。義軍很快攻進西安城,成立了“秦隴復漢軍政府”,推舉張鳳翽為大統領,井勿幕為北路安撫招討使。胡景翼率領隊伍打出了“興漢滅滿,光復中華”的大旗,在渭北耀縣起義。隨即率領義軍揮師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攻克了耀縣、富平、三原等渭北重鎮,成立了渭北起義軍總部。年方20的胡景翼被陝西軍政府任命為秦隴復漢軍第一標標統(團長),開始了自己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由於胡景翼在渭北一代的感召力,其隊伍很快發展到1000多人,成為渭北最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胡景翼為了改變部隊中存在的自由散漫,各行其是的江湖作風,隨即在部隊中開展了整頓紀律和練兵活動,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在革命浪潮的的衝擊下,清政府組織軍隊向武漢進攻的同時,又命令河南、甘肅的清軍夾擊圍剿陝西革命軍。同時山西民軍在晉南失利,胡奉命率部渡河援晉。不久,原陝甘總督升允督甘肅清軍20營兵力進攻陝西,一部已進至三水(今旬邑)、淳化之間,西線全線崩潰,向西安告急。胡由晉回陝,未及歇緩,井勿幕即命其揮師西進,迎戰清軍於張戶原(今旬邑張洪原)。激戰終日,胡粒米滴水未進,將士個個奮勇,終將升允所部打敗。“返營疾呼取飲,立盡半缶。陝西自是安”。西線戰事的勝利挽救了陝西辛亥革命覆亡的危局,胡景翼為確保陝西辛亥革命果實立下不朽功勳,同時在西線戰局中顯示了胡景翼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後,陝西的革命黨人也受到打擊、排擠。為了尋求救國真理, 1912年4月,胡景翼辭去軍職,後偕同鄉張義安、馮子明東渡日本,進振武預備學堂學習軍事(一說東京成城學校)。1913年初,因沙俄脅迫外蒙獨立,振武學校中國留學生公推胡景翼、張義安回國組織“徵蒙軍”抗俄,因袁政府已與俄簽訂協議,遂投入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二次革命”失敗後,1914年1月,二人由上海返回日本,經於右仁、井勿幕的介紹,胡景翼進入孫中山在日本舉辦的“浩然廬學社”學習軍事和數學,並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孫中山先生。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一個新的轉折點。胡景翼對孫中山先生立下誓言:“來日我一定要打進北京城,請先生主持國家大計”。事實證明,胡景翼正是用一生的革命實踐履行自己對孫中山先生的諾言。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9月,胡景翼等學習期滿向孫中山先生辭行,孫中山握著胡景翼的手說“俟經濟裕時,當給數萬金供用。”胡景翼說:“數萬金無益我,有精神無不濟也。”孫中山聽後大為讚賞,說: “西北大事,完全託之於公矣!”肩負孫中山先生的重託,懷抱著偉大的革命理想,他毅然踏上了回國的征途。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回國後,胡景翼積極聯絡革命黨人郭希仁、劉靄如、劉允丞、史可軒、馮子明、張義安、董振五,以及山西續桐溪、續範亭,河北孫嶽、甘肅鄧寶珊等“華山聚義”,共謀逐陸討袁。為了掌握革命武裝,胡景翼利用舊日的關係,進入到陳樹藩的部隊,被任命為遊擊營營長,駐軍富平。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蔡鍔等在雲南組織護國軍發動討袁革命。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隨後,胡景翼以不到300人的兵力奇襲陝西都軍陸建章的精銳部隊“中堅團”,激戰兩晝夜,打敗“中堅團”並活捉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在富平、白水等地聯絡各路民軍成立陝西護國軍,舉起討袁義旗。接著胡景翼進兵西安,迫使陸建章離開陝西。這就是陝西近代史上著名的“逐陸討袁之役”。當時各部首領皆推胡景翼出任護國軍總司令,陳時任旅長,人多勢眾,胡為了爭取陳,遂以“有旅長在”而不就,乃推陳樹藩,陳樹藩隨後做了陝西護國軍總司令,隨後被任命為陝西督軍。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陳樹藩督軍陝西后,投靠皖系軍閥段祺瑞,再次背叛了革命,激起了各路民軍的反抗。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發動討伐段祺瑞的護法戰爭。1918年1月,胡景翼與革命黨人成立了陝西靖國軍,豎起“討陳伐段”的大旗,胡景翼和曹世英被公推為左右翼總司令,積極投身“護法運動”。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陳樹藩即派兵攻打三原靖國軍總部。胡景翼和曹世英出其不意,主動出擊,一舉粉碎了陳樹藩的進攻。靖國軍乘勝追擊,兵分東西兩路,合圍西安。張義安率西路軍,進駐西安附近的甘家寨,以一個營的兵力粉碎了陳軍三個營的進攻。在涇陽、三原戰役結束後,胡景翼派馮子明、李虎臣、康指定、鄧寶珊,揮師南下,支援張義安。靖國軍以凌厲的攻勢摧毀了陳軍在西安西郊的防線,從西、南兩面包圍了西安。曹世英、郭堅、高峻率領的東路軍連克新築、十里鋪、光臺廟,直逼韓森寨,從東、北兩面對西安形成了包圍。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然而,陳樹藩勾結北洋政府,糾集劉振華的鎮嵩軍入陝鎮壓靖國軍,對靖國軍形成外包圍。同年8月,應胡景翼等人邀請,于右任從上海回陝,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于右任的到來沒有緩解靖國軍的危局,靖國軍仍處於被陳樹藩包圍的危險境地。為扭轉靖國軍的不利形勢,胡景翼於9月18日,隻身到渭南固市鎮會見姜宏模與陳樹藩會談停戰,陳樹藩背信棄義,拘禁了胡景翼,將胡景翼囚禁於西安督軍署之百尺樓。陳樹藩一面威逼利誘胡景翼,企圖以胡景翼的號召力動員靖國軍投降,另一面軟化胡景翼的鬥志。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胡景翼不為所動,研讀經史書法,潛心撰寫作戰回憶錄,書寫日記尺許。陳樹蕃請來關中大儒毛昌傑先生為其講經,在百尺樓,毛昌傑除了給胡講經史百家與古典小說之外,還與胡切磋書法繪畫,胡景翼的書法自此打下深厚功底,為于右任先生所推崇。“五四”運動爆發,胡景翼在囚中書寫條幅詩賦,揭露帝國主義陰謀,號召國人自救自助。囚禁中的近三年時間,胡景翼遍研經史子集,總結古今中外軍事謀略,同時初步接觸到蘇俄共產主義學說,為今後期大展宏圖再次打下堅實基礎。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馮玉祥

1920年,直系馮玉祥帶兵進陝,走投無路的陳樹藩決定以釋放胡景翼為條件,和靖國軍講和。胡景翼回到靖國軍,治軍修武,重整隊伍,準備東山再起。同時創辦立誠中學,培養後備力量。而當時身為直系將領的馮玉祥派軍對靖國軍形成合圍之勢,試圖收編靖國軍。內無補給,外無救兵的靖國軍被困在渭北。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胡景翼手書

為了保住靖國軍,為革命保存實力,劉允丞、續桐溪向胡景翼提出,接受改編,暫且換旗,保存實力,東出潼關的建議,得到胡景翼的贊同。靖國軍遂被改編為陝西陸軍第一師,由胡任師長。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1922年4月, 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命令馮玉祥移軍河南。胡景翼也率部進軍中原。馮玉祥一到鄭州,就遭到河南督軍趙倜的兩面夾攻,向胡景翼告急,要求增援。胡景翼不計前嫌,立即出擊,解了鄭州之圍。鄭州一戰,改變了馮玉祥對胡景翼的看法,為以後馮、胡聯盟奠定了基礎。胡景翼隨後被任命為京漢鐵路線的護路使,所部被編為陸軍第二十四師,駐軍順德(河北邢臺),負責正定到彰德(河南安陽)一段的護路任務。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1923年2月,京漢鐵路爆發了“二七”大罷工。吳佩孚下令鎮壓工人,胡景翼拒絕執行吳佩孚的命令。吳佩孚又下令胡景翼南下攻打北伐軍,胡景翼以軍備不齊,糧餉不足為藉口,又一次拒絕了吳佩孚的命令。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曹錕賄選和吳佩孚的“武力統一”政策,激化了內外部的各種矛盾。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一大。明確地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革命目標。會後,孫中山派人向胡景翼傳達了會議精神,指示他聯合北方進步勢力,發動反直軍事鬥爭。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曹錕任命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率25萬大軍北上迎擊張作霖。吳佩孚命令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出兵古北口,胡景翼作援軍,策應前方。胡景翼周密策劃,利用馮玉祥、孫嶽對曹錕、吳佩孚的不滿,與二人結成反直三角聯盟。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在喜峰口等多處,奉軍連敗直軍,坐鎮北京的吳佩孚親率精銳急赴山海關一線,京城空虛。鄧寶珊按胡景翼安排,到古北口秘密聯絡馮玉祥班師回京。胡景翼率軍南下接應馮玉祥,同時密令岳維峻襲擊王懷慶部,割斷王懷慶和吳佩孚間的聯繫。然後兵發榆關,堵住吳佩孚陸路回師的通道。又命鄧寶珊、李紀才直奔京津,在豐臺、玉田、灤州一線佈防。令留守通州的李虎臣,策應馮玉祥進京。配合鄧寶珊、鄭成思,形成對唐山和天津的包圍,堵死吳佩孚從海上回師京城的通道。胡景翼的這些部署,有力地配合了馮玉祥回師北京的軍事行動。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10月22日午夜,馮玉祥在孫嶽的幫助下,一彈未發,開進了北京安定門,佔領了城內的交通要道,包圍了總統府,囚禁了曹錕。23日控制了北京的整個局面。25日,在北京北苑召開了政變後的第一次軍事會議。會議決定,馮玉祥、胡景翼、孫嶽各部改組為中華民國國民軍。馮玉祥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胡景翼任副司令兼第二軍軍長,孫嶽任副司令兼第三軍軍長。馮、胡、孫商議,邀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北京政變,消滅了吳佩孚,迫使曹錕下臺,把溥儀趕出皇宮,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在胡景翼的指揮下,李虎臣、張之江、劉鬱芬等兵陳楊村以西,嶽維峻、鄧寶珊佔領唐山,對吳佩孚形成合圍之勢。胡景翼下令總攻擊,吳佩孚兵敗從塘沽下海,向南逃竄。胡景翼進駐天津,討吳戰爭宣告正式結束。胡景翼進駐天津後會見張繼、謝無量、馬伯援等,商討時局,決定派馬伯援南下迎請孫中山先生迅速北上。而張作霖突然率師進入山海關,直逼京、津,並公然擁戴段祺瑞任反直軍統帥,阻止孫中山北上。同時,臨時執政府任命胡景翼為河南軍務督辦,將其調離京津。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在離開北京前,經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的引薦,11月16日,胡景翼在蘇聯駐華大使館會見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李大釗,請求中共和蘇聯政府給予幫助。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12月4日,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衝破重重阻力,到達天津,胡景翼派李仲三、寇遐在天津迎候,同時派忠實的學生營擔任孫中山的衛隊,並請孫中山到河南指導工作。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因孫嶽不願來河南,胡景翼又兼任河南省長。他堅定奉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採取“豫人治豫”方針,清鄉剿匪,懲治腐敗,發展交通,興辦教育,對河南的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的發展,做了大量有益工作。邀請李大釗兩次到河南,共商革命大計,為國共在河南合作奠定了基礎。李大釗滿懷希望地說:“把胡景翼培養起來,這將來同我黨合作是可靠的人”。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王若飛

應胡景翼的要求,中國共產黨派王若飛協助胡景翼開展工作。在李大釗等的協調下,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應胡景翼的邀請訪問開封。蘇聯又派遣西納尼、魏金斯基等30多人到鄭州擔任國民二軍的軍事教練。蘇聯又無償援助國民二軍大批槍炮、彈藥和新式武器,大大改善了部隊的武器裝備。同時,胡景翼又派黨必剛、師哲等30多人到蘇聯基輔軍事學院學習。而國民黨許多高級將領也相繼到達開封,于右任、李根源、李烈鈞、張季鸞、焦易堂、張躍軍、柏文蔚、景梅九、鈕永健、周振麟、張繼、田桐、田恆、丁惟汾、王用賓、續範亭,馬伯援等國民黨元老和軍政要人先後來到開封,或任職工作,或參贊軍政。日本友人佐佐木、朝鮮抗日誌願者王海公,安重山等,也來訪問。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廣州黃埔軍校輸送杜聿明、張耀明、馬志超、王太玄等一大批優秀軍事人才,到國民二軍擔任職務。共產黨員徐向前、閻揆要也從黃埔軍校來參加國民二軍的工作。一大批愛國青年參加了胡景翼的國民二軍,其中就包括王亞樵、李雲龍、張靈甫等。一時間,海納百川,賓朋如雲,河南開封成了革命者雲集的地方,出現了“八方風雨會中州”的空前盛況。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劉鎮華,影視劇照

陝西督辦兼省長劉鎮華懼怕國民軍勢力向西北發展威脅自己的統治地位,派鎮嵩軍第三十五師師長憨玉琨出兵豫西,力阻胡南下督豫。1924年12月初,憨軍佔領洛陽、鄭州, 並在黃河南岸佈防。1925年2月,劉鎮華又率四個旅到洛陽督戰,對國民軍發動進攻。從2月下旬到3月上旬,雙方在豫西鞏縣的黑石關激戰半月,胡指揮的國民軍第二軍在第三軍配合下,將憨軍打得一敗塗地,劉鎮華隻身逃往山西,憨玉琨落荒嵩縣服毒自殺。自此,胡景翼穩固了中原,國民二軍軍隊擴大為13個師又7個旅、7個步炮獨立團,凡20餘萬人;還創辦陸軍訓練處,培養學員4000餘人。軍工專家高又明主導下建立起了當時國內最具實力的鞏縣兵工廠等,其軍事實力遠遠超過廣東北伐軍,與以黃埔軍為主體的廣東南北呼應,即將形成全國革命的新局面。1925年初,四川革命軍總司令熊克武派但懋辛與胡景翼會商進攻武漢,以響應南方革命軍。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但是,就在國民二軍攻克洛陽時,傳來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的噩耗,胡景翼悲痛異常,精神遭受巨大打擊,導致右臂的疔瘡復發,他萬分悲痛,病情日漸加重,但仍親自主持了開封的孫中山追悼大會。不幸的是,胡景翼隨後病情惡化,於1925年4月10日,在開封與世長辭,享年僅34歲。胡景翼將軍的逝世全國震驚,國民政府授予其上將軍銜、延威將軍,北京、西安、開封、鄭州等地都舉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動。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是年5月,胡景翼將軍靈柩歸陝,11月葬於華山北麓王猛臺下。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于右任先生為其撰寫碑文,章太炎先生親自為其立傳,李烈鈞等國民黨元老題字,著名書畫家吳昌碩書刻了“延威將軍胡景翼”碑文。在馮玉祥、于右任、張群、張繼、高桂滋、劉峙等的倡議下,國民政府在鄭州設立胡公祠。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1936年秋,歷時4年建造的胡公祠終於完工,佔地23畝,有殿、亭,並有一塑像,翠柏紅垣,古色古香,有“當代書聖”之稱的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撰寫楹聯:“百戰奠山河 革命勳勤昭國史 萬人空道路 中原廟祀報元戎”,現存於鄭州市人民公園。

胡景翼在河南開啟國共合作,大批革命人士雲集河南,可惜英年早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