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又添丁,真鬧心: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交通大學”又添丁,真鬧心: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2018年8月30日,新學年之際,在第十四屆穗臺校長論壇上,廣州宣佈將斥資百億元創辦一座新校——廣州交通大學(據透露,當前廣州正在進一步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加快建設世界級空港、海港和鐵路樞紐,為此省、市政府支持以廣州航海學院為基礎,整合廣州地區交通類高等教育資源來創辦新的大學“廣州交通大學”。目前,籌建工作已經展開,將投入千畝土地,計劃後年啟動招生)。

加之此前一年內宣佈新建或更名的“湖北交通大學”、“山東交通大學”,若上述3校的籌建工作最終獲批,那麼全國各地以“交通大學”為名的高校將超過10所,即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廣州交通大學、湖北交通大學、山東交通大學。這真是讓人頭疼難辨:誰是真有含金量的“交通大學”,誰又是以校名唬人的呢?

“交通大學”的分類

為了讓全社會更好辨析事情的是非曲直,我們對“交通大學”進行一下分類。

第一類:由老交大而綜合性大學的西安交大、上海交大;

第二類:由老交大而單科性學院又發展為鐵路特色鮮明的大學的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

第三類:中斷後覆校的新竹交大;

第四類:中央推動成立的華東交大,社會聲望與老交大嫡傳差距不小;

第五類:鐵道部主管的鐵道學院的申請更名的蘭州交大和大連交大,其實當初改名為蘭州鐵道大學和大連鐵道大學更合理,不然上海鐵道學院當初真是苦惱得很啊,恨不能申請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直到併入同濟才不苦惱了;

第六類:原交通學院升級,順水推舟為交通大學的重慶交通大學,如果山東交通學院升級成功也是此類,唐山大學要走的路線也是這個;

第七類:交通類專業院校整合或升級為交通大學,廣州航海學院等要打造為廣州交通大學就是此類;

第八類:不沾邊的學院要升級為大學而交通大學,以師範、教育起底的湖北文理學院為基礎籌建的湖北交通大學就是此類。

這種亂象,到底是因為交通這個行業好呢?還是因為老交大校名中的“交通”好呢?到底算不算是“傍名牌”的無序亂象呢?

我國最強“交通大學”

那麼當前我國最強的5所交通大學是哪5所呢?

“交通大學”又添丁,真鬧心: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1、上海交通大學

其實如果十幾二十年前你要問起最好的交通大學是哪所,那麼很多人都不會說出上海交大,而會說西安交大。可以說上海交大是後來居上,雖然當時交大西遷,上交只是留在上海的那一小部分,但是有上海這個地利再加上政策支持,上海交大很快就崛起了。如今在大部分省、市、自治區,上交的錄取分數都是排在全國前5。

“交通大學”又添丁,真鬧心: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2、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大本來是交大系的老大哥,可是西遷西北後沒有了地利,再加上學科設置略顯“老化”,西安交大逐漸“衰落”,如今西安交大僅僅是交大系的“老二”。在錄取分方面,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的差距迅速拉大,整體實力也要略遜上交大一籌。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西安交大如今依然是西北第一名校,是西北學子乃至全國考生心中的“香餑餑”,在山西理科錄取分數線要超過一本線130分以上。

“交通大學”又添丁,真鬧心: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3、北京交通大學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都是985和“雙一流”A類,而北京交大僅僅是個211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這所學校略顯低調,在北京眾多名校裡面算是錄取分數不太高的那種,系統科學全國第一。北京交大原來叫做北方交通大學,這讓招生辦老師很頭疼,因為總有人問學校是在瀋陽還是北京,後來改成北京交大後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也開始飆升。

“交通大學”又添丁,真鬧心: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4、西南交通大學

正統的交大嫡系有5所,以上3所都是,還有兩所就是位於成都的西南交大和位於我國臺灣的新竹交通大學。西南交大是唐山交大的嫡系,目前在橋樑和車輛工程方面難遇敵手。學校作為一所211高校,但是其峨眉校區在前幾年還是在二本批次招生,這給了很多低分考生“撿漏”的機會。

“交通大學”又添丁,真鬧心: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5、華東交通大學

這所學校不是交大的嫡系,而且目前僅僅是一所“四非”院校,學校的“交通”之名確實和重慶交大、蘭州交大、大連交大等校一樣有點蹭熱點的嫌疑。這所學校校名中既有“華東”又有“交大”,給人一種上海名校的即視感,其實學校位於南昌,雖然以華東為名,但是和華東師範、華東理工等並不在一個地方。

“交通大學”又添丁,真鬧心: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如今大學都在走綜合性大學之路,所以有些學校雖然也以交通為名,實際上還是綜合性院校,除了交通類專業,其他專業也是可供考生選擇的。比如西安交大,學校雖然以交通為名,但是錄取分數最高的卻是會計、金融等商科專業。

歷史上的“交通大學”

為了進一步區分各種“交通大學”,我們還是把歷史上重要年份的“交通大學”數量再羅列一下:

1921年:1所,交通大學。

1923年:1所,北京交通大學。

1927年:2所,第一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

1928年:3所,第一交通大學、唐山交通大學(稍後第二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稍後第三交通大學)。

1928年下半年:1所,交通部直轄交通大學。

1946年:1所,國立交通大學。

1949年:2所,國立交通大學、中國交通大學(稍後北方交通大學)。

1952年:1所,交通大學。

1959年:2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1970年:3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

1971年:4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

1972年:5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1979年:6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即新竹交通大學,又稱為臺灣交通大學)。

1995年:7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即新竹交通大學,又稱為臺灣交通大學)、西安公路交通大學。

2003年:7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即新竹交通大學,又稱為臺灣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

2004年:8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即新竹交通大學,又稱為臺灣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

2006年:9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即新竹交通大學,又稱為臺灣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重慶交通大學。

不久將來:氾濫,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即新竹交通大學,又稱為臺灣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廣州交通大學、湖北交通大學、山東交通大學......

終評

假如說公路、鐵路、船舶、建築、文理等院校變成大學,都要嘗試叫一叫“交通大學”,那麼恐怕並不是一種明智之舉。我們的漢語還不至於枯燥到起不出更中意的名字來。新生的“交通大學”潮,雖然不方便說可以休矣,但是確實值得那些操刀人再加斟酌。

其實,大學的品牌,並不取決於校名本身,而是取決於學校內涵。無論是高等教育的圈內人士,還是在考在讀的社會公眾,不能只看學校之名,而更要看其辦校實質。

除了“交通大學”,全國各地的科技大學、政法大學,以及理工大學、師範大學等,名字相同者不勝枚舉,其中也同時存在重點、非重點高校,或者慣稱的“一本”、“二本”高校。比如,北京師範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同城同名,只是提法不同,辦學定位和水平則更不同。

上海師大一位校領導向記者直言,如今國內絕大多數高等師範院校均已發展為綜合性大學,一些學校出現“去師範化”的傾向,或者單由校內的教育學院辦師範。他認為,不更校名,更不能變更實質,師範大學的師範教育及相關教師職前、職後教育,對本區域基礎教育的貢獻度不能降低。

因此,對於大學之名,對於校名中共用的關鍵詞,需要辯證地歷史地看待問題,讓各校因地制宜、因時而動,既可綜合,也可特色。不妨給相關的“同類項”大學,尤其是新生的年輕大學,或者發展還不充分的大學更多時間和機會,考察他們的實際辦學方向和水平。不要先貼上某種固有的標籤,而應“聽其言、觀其行”,相信社會上自會產生名副其實的口碑。

怎麼樣,你的母校是哪家?你對於這些新命名的“交通大學”觀感如何?歡迎留言交流哦!

(來源:RT軌道交通綜合自春源視界、雙一流名校、上觀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