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佛教劫:佛像書畫手串古玩市場行情暴跌

學誠法師佛教劫:佛像書畫手串古玩市場行情暴跌

佛教書畫、造像、唐卡、天珠……佛教藝術品是當代中國的流行顯示了文化潮流和經濟利益如何深刻的塑造這藝術收藏和市場的面貌,如何橫跨了從價格超億元的頂級收藏品到十幾元錢的大眾旅遊紀念品,從影視明星、僧俗信眾、文化掮客到燒香拜佛的普羅大眾,龐大而寬泛的受眾也讓這個市場充滿了各種最為誇張的傳奇和無孔不入的心靈雞湯。

紐約佳士得與蘇富比每年舉辦的兩次印度與東南亞藝術專場已經堅持了20多年,而西方由來已久對藏傳佛教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也促使了藏密佛像在西方世界的收藏眾多、體系完整、品味卓越。西方多位著名的學者也出版了眾多經典鉅著,為藏學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也使西藏密宗造像藝術的魅力在西方收藏界得到了全面的詮釋與認可,並帶領的收藏與拍賣的風潮。

金銅佛造像作為中國文物中的特殊品類,20世紀之前主要保存在各大寺廟、皇宮、佛教徒家中。19世紀晚期隨著1840年英法聯軍掠奪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劫掠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動盪導致清宮舊藏和各大寺廟、私人所有金通造像流出市場,並出現了以外國收藏家為主的購藏群體。

整個20世紀,佛教金銅造像的主要市場都在紐約、倫敦,1980年代以後新加坡、臺灣地區藏家也有所收藏,香港蘇富比、佳士得也常常作為雜項推出個別佛教金銅造像。在內地,金銅佛造像則是長期受到忽視的收藏品種,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作為一般“文物商品”大量出口或者在文物商店銷售,1980年代以後港臺有一部分藏家開始可以購求,並前往西藏等地購買。到2000年前後內地收藏風氣大熱,內地古玩商、收藏家不僅紛紛前往西藏、青海、四川、內蒙等藏傳佛教地區收購,還旁及尼泊爾、印度、蒙古等地和歐美日的拍賣場、古玩店。成為這一品類最為主要的收藏地區,也吸引了大量海外藏品的迴流。

進入21世紀,香港、紐約成為頂級金銅佛像拍賣的主場,其高價成交的案例對國內拍賣市場發揮了巨大的引導作品,改變市場格局的是香港蘇富比2006年10月推出的Speelman收藏金銅佛像專場拍賣,13件佛像總成交額高達3.4238億港幣,明永樂款的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成交價高達1.166億港幣,成為目前世界上價格最貴的金銅佛像,這立即成為佛像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的指針。

“天珠”成為熱門大眾收藏品,與“手串熱”、西藏熱、收藏熱有關,也因為有影視明星購買佩戴引起廣泛關注。它的種種神奇來源、作用更是真真假假,既因此受迷戀,也招來各種揭露和辯白,充分顯出出今天的收藏市場的複雜生態。

“天珠”這個稱呼來源是1990年代港臺的叫法,似乎賦予它神秘的宗教來源。其實在藏族這種珠子的語音是“思怡”(DZI)或者“熱”、“絲”。 《新唐書》記載“吐蕃婦人辮髮,戴瑟瑟珠,雲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馬”或許指的就是它,當時吐蕃高官肩上也會披掛著一串串“瑟瑟”。現在還是藏人用來裝飾項圈的材料之一,藏人有一套名稱來系統稱呼不同種類的珠子,據說當地人用漢語稱為“白瑪瑙勒子”。 天珠的名稱何人所取已不可求證,大約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在港臺報刊書籍叫開。

天珠是蝕花瑪瑙珠的一種。作為裝飾品的蝕刻瑪瑙的出產歷史生十分久遠,兩河流域遺址和印度河流域距今四千年前的遺址就有大量出土,並廣泛分佈於西起地中海,東至我國兩廣地區的古代遺址中。印度白塔拉爾和錢呼達拉曾是古代製作蝕刻瑪瑙的主要中心,印度次大陸的遺址出土很多製品,後期蝕刻珠的製作中心在伊朗,直至二十世紀初期仍然有人制作。英國考古學家麥凱記錄了古代瑪瑙蝕花的工藝——用帶有強鹼性的白菜花漿等和水混合製成顏料在瑪瑙表面繪製圖案後加熱而得。從天珠造型和圖案而言,如今線珠以及馬眼(答米)的可能是由西亞傳入,山羊眼(惹米,即現在流行稱謂的藥師珠)大致是從阿富汗等中亞區域傳入。除了外地傳入,西藏及周邊工匠不丹、錫金、尼泊爾也會利用喜馬拉雅山蘊藏的瑪瑙礦進行製作。

內地經濟發展以後精神層面需求旺盛,西藏作為文化上的“香格里拉”,象徵一種與工業文明、城市文明不同的野性、自然、神秘宗教氣氛的神聖純淨之地,具有神秘宗教文化和原始自然面貌雙重文化形象的西藏也成為內地人嚮往的“聖地”, 1980年代後期、1990年代後期、2010年左右多次興起西藏熱,但是對天珠的關注則是2010年以後因為明星佩戴示範和天珠商人廣泛推廣才注意到天珠的,大多數人只是旅遊時購買便宜貨作為紀念而已,而富有人士則以數萬、數十萬價格追求昂貴的古代天珠或者經過著名活佛開光的天珠。

因為港臺和內地需求旺盛,21世紀以來臺灣、不丹、尼泊爾、浙江、河南、西藏等地作坊、工廠紛紛開始製作各式天珠,除了沿用瑪瑙料的,還出現用陶瓷、玻璃、工程塑料仿製天珠。

天珠大多屬於中端宗教文化收藏、低端旅遊紀念品的範疇,港臺和內地天珠商人試圖將古代天珠收藏引向高端收藏方向。北京翰海拍賣一件清代“兩眼天珠”曾以4.4萬元的成交價轟動天珠收藏市場,但是五年之後小拍賣公司就出現了各種驚人的拍賣紀錄,引發了更多關於天珠收藏價值的爭論。

學誠法師引發的佛教危機以後歐美藝術拍賣市場也出現調整,但是部分收藏家開始大力參與競購佛教藝術品,帶動全球佛教藝術品市場的大換手,很對歐美老藏家紛紛委託拍賣,優質藝術品仍然能拍出高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