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2018年消費維權年主題為:“品質消費美好生活”。

  品質消費的一大內涵就是品牌與質量,商標不僅是商品的標誌和“臉面”,還是商家“個性”的表達。歷史上的老成都非常繁華,隋唐時期就有“揚一益二”的說法。這得益於成都平原豐富的物產和繁華的商業,有些老招牌、老字號充滿了歷史韻味,體現了店家的文化底蘊。

  成都市檔案館珍藏著不少民國時期,以及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成都本土產品的商標。這些老商標在設計上更簡單,用途表明上更直白,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發展面貌和審美情趣。在四川省民俗專家劉孝昌的講述中,來看看,這些商標你認得幾個?

藥品類

  1、渴龍奔江丹

  據成都市民俗文化研究會的資料顯示:清末民初,鼓樓北二街有一家以專營膏丹丸散馳名並久負盛名的中成藥鋪,它就是老成都無人不知的“庚鼎藥房”。最初由曹紹森、李鼎三和宓辰甫三人合夥創辦,曹紹森投入房屋及生產銷售用具、流動資金,李鼎三以秘方和技術入夥,擅長外科,宓辰甫本人是一文士,應好友邀約,並投入少量資金。民國後,李鼎三和宓辰甫二人相繼去世,店務遂由曹紹森獨立支撐。曹氏接手經營多年,於民國三十四年病故。數十年來,該藥房以其精煉的外科用藥享譽蜀中,經久不衰。其療效尤為獨特的,當數名為“渴龍奔江丹”的一種。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渴龍奔江丹取意於古代神話中渴龍急需喝水,奔入江中把水喝乾的傳說。取此名寓意此藥對於瘡口有如渴龍奔江之勢,把瘡內膿瘀血吸乾,有提膿拔毒、化腐生肌的功力。治一切惡瘡疔毒,點於瘡口上後見效快,再以特製的配伍膏藥貼於瘡面,一般只需十數日即可痊癒。藥效也似這藥品名字以及商標上龍奔江配圖所形容,快而猛。

  2、定坤丹

  庚鼎藥房成立於清光緒庚子年(1900年)藥王誕辰日(農曆四月廿八日),故招牌名首字取“庚”,次字取“鼎”,喻曹紹森、李鼎三和宓辰甫三人合夥,又因藥房以經營外科用藥擅長,故還喻煉丹爐鼎之意。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庚鼎藥房除了著名的“渴龍奔江丹”,還有定坤丹名氣也大,其製作用料包括阿膠,鹿茸,人參,紅花等,為女性用藥,有補氣補血、活血行氣、舒鬱止痛的功效。此外,總府街“益州參茸莊”的定坤丹也是其自產的婦科名藥。

家用類

  1、雁塔明魚燭

  魚油制的蠟燭,通常為白色。配合著蠟燭的外形,該商標呈長條狀。以前能用上這雁塔明魚燭的家庭,都算是好人家。而普通或貧困的家庭,多用煤油燈照明。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2、慈惠堂火柴

  成都錦江區文史資料介紹,抗日戰爭時期,慈惠堂聲望日隆,成為全國聞名的慈善機構。在社會輿論的支持下,慈惠堂逐漸接管了普濟堂(孤老院,遺址即今書院西街34中)、育嬰堂(遺址在今育嬰堂街)、孤兒院等,並在外東大田坎用拆除鳳凰山新軍營房的木料建成商業一條街,將商店鋪面或出售,或出租,即今大田坎街。又在九眼橋接收惠昌火柴廠,辦起培根火柴廠(遺址在今培根路)。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慈惠堂火柴“大眾版”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慈惠堂火柴“兒童版”

  培根火柴廠的商標,原是一個小孩端著碗吃飯,目的為育嬰,人呼為“娃娃牌”,其後尹昌齡感到娃娃牌商標的含義有所未足,於是更名為“扇牌火柴”。在火柴盒面畫摺扇一把,並親手撰書前語六行,表達了慈惠堂的辦廠宗旨:孤窮為本,良心至上,仁風為終。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火柴上的廣告

文具類

  1、錦江墨水

  存在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錦江墨水廠,原址於紅星路糠市街,後遷至紅牌樓。與來自上海的品牌墨水相比,錦江墨水更“相因”一點且不堵筆。用該牌子的藍黑墨水書寫不易褪色,深受老師學生歡迎。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2、錦江牌油印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該油印機廠位於紗帽街,買主多為學校。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食品類

  1、蜜桂芳花生糖

  蜜桂芳品牌至今還可在成都超市貨架上發現,仍以米花糖花生糖等作為主打。在成都人的記憶中,蜜桂芳的米花糖酥脆香甜,用料巴適且吃了不粘牙。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軟糖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花生糖

  2、鶴鳴牌香乾

  如果說起該香乾的另一名字,想必很多人會“恍然大悟”:原來是“薛濤幹”啊。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豆腐乾是常見食品,成都各地均產。但薛濤幹則不同,其用甘醇清澈的薛濤井水製成,因此也得名“薛濤”。豆腐乾為筷子粗的顆粒狀,散發帶點八角、花椒、辣椒的滷汁香。最早只在薛濤井旁的小攤才可嚼到這美味,要是還能品一碗茉莉花茶,簡直美哉。

調料類

  1、大王醬油

  醬油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古老的具有東方特色的調味品,迄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真正的液體狀的醬油出現在北魏(公元220年-265年),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稱作“醬清”、“豆醬清”、“醬汁”、“清醬”,在唐代醬油的生產技術進一步得到發展。

這些老成都經典商標,50歲以下的人絕對沒見過!

  “大王”醬油是成都地區的大醬園。原料專用劍閣產的黃豆,不弄虛摻水。

  大王醬油始創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當年老同興作坊自江浙遷入成都,生產的“金雞”牌、“雄獅”牌大王醬油在成都地區非常走俏。到1953年,成都市手工業管理局調查,成都釀造業屬於手工業性質的有186戶,重點的僅有“太和號”“老同興”“口同嗜”“宏髮長”“生生醬園”“大通醬園”6戶。

  現在許多的老品牌已經被歷史的長河沖掉了,只能留在美好的記憶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