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共識機制還不明白的,3分鐘讓你看懂!

區塊鏈共識機制還不明白的,3分鐘讓你看懂!

目前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出現了很多,下面給大家列舉幾個比較典型的共識機制

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

1、工作量證明 PoW(proof-of-work)

依賴機器進行數學運算來獲取記賬權,相比其他共識機制,資源消耗多,可監督性弱。每次達成共識需要全網共同參與運算,性能效率比較低,容錯性方面允許全網50%的節點出錯。優點是完全去中心化,節點自由進出;現在由於PoW算力的中心化,很多人對PoW機制提出了質疑,其中被質疑最多的就是比特幣的算力中心化問題。

工作量證明是指用戶使用計算機算力耗電的成本,人稱挖礦,率先算出區塊唯一哈希的礦工會得到這個區塊的獎勵,然後礦工們爭著計算出區塊的哈希特定唯一值(這一數學問題答案)。

區塊鏈共識機制還不明白的,3分鐘讓你看懂!

權益證明共識機制

2、權益證明 PoS (Proof-of-Stake)

一般來說,存在一個持幣的集合,他們把手中的代幣放入POS機制中,這樣他們就變成了驗證者。假設很多驗證者在區塊鏈最前面發現了一個新區塊,這時POS算法在這些驗證者中隨機選取一個人(選擇驗證者的權重依據他們投入的代幣多少而定,比如一個投入押金為10000代幣的驗證者,被選擇的概率是投入1000代幣驗證者的10倍),給他們權利產生下一個區塊,與Pow一樣,以最長的鏈為準,如果在一定時間內,這個驗證者沒有產生出一個新區塊,則PoS會繼續選擇出第二個驗證者,代替原來被選中的驗證者來產生新區塊。

權益證明中,新區塊的生產者是確定的,新區塊生產者是誰取決於用戶所擁有的財富,也就是用戶權益的數量越多越可能被選為新區塊生產者,權益證明系統沒有區塊獎勵,因此礦工需要承擔交易費用,權益證明機制可以提高數千倍的成本效率,權益證明機制中用戶權益業務數量越多,越易被選為新一區塊生產者;相較於工作量證明嗎,權益證明提高了數千倍區塊的生產效率,降低了區塊生產成本。簡而言之,不再需要為完全生產區塊而大量消耗電能;

區塊鏈共識機制還不明白的,3分鐘讓你看懂!

3、股份授權證明 DPoS(Delegate Proof of Stake)

bitshares社區最先提出的 DPOS機制,工作原理如下:

去中心化表示每個股東按其持股比例擁有影響力,51%股東投票的結果將是不可逆且約束力的,其運作方式是通過及時而高效的方法,採用51%以上份額的股東投票來決定方案,為達到這個目標,每個股東可以將其投票權授予一名代表;

瑞波幣共識機制

4、Ripple Consensus,瑞波共識機制

瑞波幣的共識算法如下:一組節點能夠基於特殊節點列表達成共識;初始特殊節點列表就像一個俱樂部,要接納一個新成員,必須是當前俱樂部中51%以上的會員投票通過,共識遵循這些核心成員的51%權力,外部人員則沒有影響力,與比特幣和點點幣一樣,瑞波系統將股東們與其投票權隔開,並因此幣其他系統更中心化。

區塊鏈共識機制還不明白的,3分鐘讓你看懂!

驗證池共識機制

5、Pool 驗證池

這是一種基於傳統的分佈式一致性技術嗎,加上數據驗證的機制,是目前行業鏈大範圍在使用的共識機制;優點是不需要代幣也可以,在成熟的分佈式一致性算法基礎上,實現秒級共識驗證;但是去中心化程度不如比特幣,更適合多方參與的多中心商業模式;

以下是區塊鏈共識機制的對比圖,讓你更好的瞭解這幾種共識機制:

區塊鏈共識機制還不明白的,3分鐘讓你看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