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学记》:李敖批评三毛,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

《闹学记》:李敖批评三毛,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

《闹学记》:李敖批评三毛,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

《闹学记》属于三毛的后期,是荷西死后的好几年,她又游历了一些欧美国家,然后终又回到台湾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比较青涩,《撒哈拉的故事》浪漫,但是遥远。《闹》则完全洗尽铅华,一枝笔完全勾勒事实,还原出一份文艺女青年的纯粹。

大学里和朋友谈论起三毛,大家多多少少都是向往她那样的生活的。所谓的向往,却不敢于追寻她的足迹。大多数人选择本分,选择平凡,选择低风险,选择忍辱妥协,想着“恩,或许那样更好,可是我有几年可以挥霍,还是安安分分找个工作吧”。

乐呵呵地读完《闹学记》,无不打心底里艳羡她在星条旗下不分日夜的快乐生活。班上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日本的细川,犹太人瑞恰,同是犹太的阿雅拉,两位来自伊朗的女同学,南美洲的古托,台北的月凤和等等。还遇到亲近随和,懂得尊重和爱的教育家——艾琳老师。没课的日子,三毛在图书馆里挑电影带子看,下午在学校游戏,饿了就上咖啡馆,不到天黑不回家。然而在将要和这所可爱的小学校告别时,三毛竟也没有什么难舍,把这记作永恒才是她的选择。

《闹学记》:李敖批评三毛,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

这里又有一个大胡子,不过这次是来自希腊的亚兰。当三毛在西班牙遇见这位大胡子,不免使我有些酸酸的紧张,而三毛在这短暂的偶遇里,闭口不谈自己的过去,把自己保护得紧紧,只讲亚兰话语中透出的一份瞒不住的诚恳。是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么?这点隐私我不愿深究,但在最后的清晨,三毛用跑到死的跑法在那空旷的大街上,发足奔跑的影象,似乎也在透露着点什么。

李敖曾经批评过三毛,他说:“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她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面对现实,世人对于理想主义总是望而却步的,他们眼中的文艺女青年:爱幻想、主观、责任感缺失,不靠谱,如果不写书就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等等。

看到三毛要在那么短的时间要搞定四本书以及一部唱片而累的失眠,精神恍惚忘记回家的路而心痛,肌腱炎复发不能写东西她却一痛一写,一写一痛。我想除了荷西,书及写东西是她生命的全部。这个注定流浪的女子。看到最后不想继续,尤其是卖房子那一节,那么多的分别,不能够承受。看者尚且难受,三毛的内心该有多大的痛苦。三毛在父母家中是否很幸福,这一点我有些怀疑。

《闹学记》:李敖批评三毛,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

所以啊,文青又怎么样呢?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永远发不了大财,登不上月球,当不了总统,甚至世博会场馆都挤不进去。可是呢,我们还是有我们最初的梦想啊,为什么要对现实妥协而不遵循自己的心呢。失败难受了我们可以哭一场,有稳定的家人和伴侣可以依靠。真实而坚韧地活着。这才是这个世界最坚强,最温暖的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