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90後擁有「坐擁」多套房產的財富優勢,房產成首要財富追求

據匯豐最新發布的《中國大眾富裕人群財富管理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部分調查結果顯示,多數90後依然把房產作為首要的財富追求目標,

佔比達62%,明細高出80後、70後、60後等其他年齡組選擇房產的比例。

多數90後擁有“坐擁”多套房產傳承的財富優勢,因而把房產作為首要財富追求目標

《白皮書》稱,身為獨身子女,很多90後具備“坐擁”多套房產傳承的財富優勢,因而衣食無憂,這近乎成為社會對這一代人的普遍認知。其實,無論是90後還是80後等其他年齡組,都深知房子是人生頭等大事之一。只不過,比起其他年齡組,90後的財富更有優勢,故而將房產作為首要的財富追求目標並無不妥。而其他三個年齡組更看重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進而追求其他的物質和家庭財富。

此外,相比80後、70後和60後而言,90後對財富的追求更為多元化,精神追求也更為豐富多樣,對和睦的家庭關係(50%)、實現個人夢想(46%)、進取心(40%) 以及人脈/朋友圈(36%)等要素的認同程度均超越其他年齡組人群。

除了按年齡組分析比較之外,《白皮書》還從“當人父母”和“為人子女”的兩個角色分組,分析受訪人群對於財富傳承的期待。調查發現,父母希望可以留給孩子的財富與子女所期望的傳承之間具有顯著差異。具體來看,房產依然是父母希望傳承給下一代的主要財富之一,而子女希望從父母繼承的三大財富全部為精神財富,依次為:和睦的家庭關係、健康、閤家安康。

可見,在物質相對富足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注重心理層面的精神需求。其中,以家庭為核心的幸福感極具重要性。這一發現為社會思考如何對年輕一代“去標籤化”也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新生代父母對子女財商教育的啟蒙年齡提前,希望幫助子女儘早建立個人財務管理意識

這份調查還顯示,近半數已為人父母的80後受訪者大致會在子女12歲開始對其進行財商教育,與60後、70後的觀念相比,新生代父母對子女財商教育的啟蒙年齡已提前了2~3歲。

《白皮書》顯示,父母培養子女財商的方式日趨多元豐富。除了親身傳授、學校教育、機構培訓和在日常消費中培養,51%的大眾富裕家庭會為孩子設立獨立賬戶。其中,76%的子女獨立賬戶是在孩子12歲前設立的,希望以此幫助子女儘早建立個人財務管理意識。

雖然90後已開始在職場初露鋒芒亦或小有成就,但他們的個人財務狀況似乎依然沒有達到完全獨立。本次調查顯示,90後在工作後依然需要父母“資助”零花錢的比例高達六成。如何幫助子女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固然重要,財商教育也日益成為“開源節流”不可或缺的一環,而財商教育的啟蒙也正日趨低齡化。

據悉,匯豐本次調查主要針對中國大眾富裕人群(個人流動資產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這一調查覆蓋北上廣深等14個主要城市的逾4600位受訪者,其年齡跨越60後、70後、80後和90後四組,從多維度動態地呈現大眾富裕人群的財富觀念。

對上述調查結果,匯豐中國副行長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不僅重塑了大眾的財富生態,也令人們的財富觀念隨之演變。追求精神層面的富足感日趨成為構建美好生活的重要內涵。這一趨勢不僅將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未來發展產生積極的意義,也將為服務於這些目標群體的各行業機構提供具有指導性的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