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名將,他的真正實力出乎你的意料

三國時期袁紹手下有兩員大將顏良和文丑,按照民間二十四名將排名,顏良位居第二十二位,基本上可以說是倒數了。說起顏良,留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汜水關前華雄逞威的時候,袁紹感慨的說他手下大將顏良,文丑沒來,否則何必懼怕區區一個華雄;第二件事情是他被關羽一刀就給咔嚓了,連反抗都沒反抗,就領了盒飯謝幕了,給人的感覺似乎顏良武力很一般。事實的情況真是如此嗎?今天就分析下顏良的真實實力究竟如何?當然是基於演義而非正史。

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名將,他的真正實力出乎你的意料

首先要說的就是關羽一刀斬殺顏良的真實情況:關羽衝向顏良的速度很快,“河北軍如波開浪避裂”,說明關羽衝殺的時候基本沒遇到什麼抵擋,從啟動到到達時間很短。當時顏良在麾蓋下,從關羽到顏良中間有大軍阻擋,顏良一則不會想到在自己軍中會有人單槍匹馬殺來所以根本沒留意。二則有大軍擋住,他的視線受阻也沒看到,等到關羽衝到眼前了他才發現,條件反射之下“方欲問時”,措手不及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就被關羽殺了。

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名將,他的真正實力出乎你的意料

關羽之所以能這麼快衝殺到顏良跟前,和他胯下的赤兔馬有莫大關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赤兔馬是三國第一快馬,呂布死後曹操把他賞給了關羽。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一點:關羽一刀斬殺顏良並不是雙方真實實力的體現,無論怎麼說,關羽都是勝之不武,兩人如果正面交戰,顏良打不過關羽但是打上幾十上百個回合還是可以的,絕不至於一照面就被咔嚓了。

更有說服力的是,在關羽斬殺顏良之前,顏良可是在曹操陣前耀武揚威稱雄了好一陣子:先是三個回合殺了宋憲,然後一個回合一刀斬了魏續。宋憲和魏續也不是無名之輩,他們是三國第一猛將呂布麾下的八健將,單純說八健將你可能覺得沒什麼,但是如果你知道張遼當初也是八健將之一就不會這麼想了。(當然宋憲和魏續不能和張遼相提並論,但同為八健將,再差也不會差太多)。

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名將,他的真正實力出乎你的意料

殺了宋憲和魏續不是關鍵,關鍵是顏良連戰兩場後,徐晃出戰,結果二十回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曹操駭然(這兩個慄然和駭然用得好,貌似只有後面張飛喝退曹操大軍和趙雲七進七出曹軍大營時,曹操和手下眾將才有這種表情)。

徐晃20回合敗給顏良是個什麼概念?說幾個數據大家體會下:徐晃50回合戰許褚不分勝負,許褚和典韋從上午打到黃昏不分勝負,和馬超打了兩場一共200多個回合也是不分勝負,當然這和許褚綽號虎痴也有點關係,打得上火了就不管不顧了。但是徐晃和許褚的50回合也是真刀真槍,不存在什麼說一方有傷或者故意讓著對方誘敵之類的因素。所有來說,顏良20回合敗徐晃太有比較意義了,徐晃也是二十四名將之一,排名在顏良之前位居第十五。三國之中,我看也找不出幾個20回合就能擊敗徐晃的人出來。

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名將,他的真正實力出乎你的意料

“黃許孫太兩夏侯”,許褚位居第八,排在黃忠之後,孫策和太史慈之前,黃忠不好比較且不去說他,孫策和太史慈差不多,太史慈曾和張遼大戰七八十回合不分勝負,張遼又和張郃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拿張郃做比較,張郃二十回合敗給馬超,馬超200回合戰平許褚,許褚50回合戰平徐晃,徐晃20回合敗給顏良,這樣看來,顏良真實排名當在第九第十名的孫策和太史慈之前。

三國時期最被低估的名將,他的真正實力出乎你的意料

撇開客觀因素,單純以武力來排名,保守一點說,顏良真實實力應該僅在張飛和黃忠之下,當和許褚伯仲之間,排名不是第八就是第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