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投資揮別「非理性」

適逢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舉行之際,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中國商務部分別於9月7日、9日發佈了《2018世界投資報告(中文版)》和《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兩份報告不約而同地關注了同一點,即2017年中國對外投資同比出現較大回落,為近年來首次。不過,報告更傾向於將此次回落解讀為對外投資結構優化的結果,而隨著更利於國民經濟發展的資本“走出去”,揮別了非理性投資的中國對外投資也呈現出了更多新的特色亮點。

是回落更是優化

《2018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對外投資的額度同比減少了36%,降至1250億美元。《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按照中國商務部和外匯管理局的初步統計數據指出,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出現較大回落,全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246.3億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200.8億美元,同比下降29.4%,首次出現下滑。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分析中國對外投資下降的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是投資保護主義盛行,導致中國的一些跨國併購對象被東道國認為是敏感產業或處於敏感領域而未能得到批准;二是2017年中國出臺了一些對外投資政策,對部分企業在海外對房地產、俱樂部和酒店等領域的投資予以限制。

商務部研究院海外投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則認為,中國對外投資額下降其實是結構優化的結果。政府通過叫停對國民經濟作用有限、在海外經營不善甚至還可能觸發經濟外部風險的投資,保護了能夠真正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駕馭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的企業“走出去”。

儘管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17年的對外投資額出現下滑,但中國目前仍是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對外投資國。2017年中國對外投資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從投資大國邁向強國

隨著中國企業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表示,中國對外投資的質量和效益得到了逐步提升,推動中國從對外投資大國向對外投資強國邁進。邢厚媛指出,雖然中國對外投資總額有所回落,但中國跨國企業卻表現活躍。《2018世界投資報告》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跨境併購金額達6939.6億美元,同比大幅回落21.75%,而中國跨境併購投資全年完成1308.8億美元,較上年增加8.26個百分點。邢厚媛分析認為,跨境併購增量中的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高端製造業、品牌研發等領域,此類對外投資可以推動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實現聯動發展,經由資源在全球的有效配置助力中國經濟完成結構改革。

總體來看,《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稱,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整體平穩健康發展,中央企業和單位對外投資快速增長,中西部和東北三省對外投資所佔比重不斷增加,中國對歐洲和東盟地區投資實現增長,非金融類對外投資整體佔比進一步擴大。

另外,2017年中國對外投資還呈現出“一帶一路”沿線成為投資重點、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對外投資比重不斷增加以及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步伐加快三大新亮點。

展望未來,《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認為,儘管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加、發達國家投資管制措施趨嚴且國際投資回報率不斷下降,但全球經濟復甦前景仍在持續改善,加之“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中國宏觀經濟平穩向好,政策引領不斷加強,預計更加積極主動開放的中國在對外投資上將保持平穩有序的發展勢頭,同時對外投資方式將不斷創新,對外投資結構也將不斷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