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節目的出現究竟是中國偶像時代來臨的標誌,還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百億級流量迅速點燃團體偶像的熱度,很多人傾向於把2018年稱為“中國偶像組合元年”,對於娛樂產業來說,兩檔節目開局便炸出了粉絲經濟礦藏的一角,讓資本沸騰也讓偶像文化呈燎原之勢擴張。

在這背後,工業體系尚不成熟的事實仍然難以忽視,Nine Percent與火箭少女101建立在舶來的共享經濟約之上,缺乏成熟的運營模式與契約精神,成團後的發展都不是很順遂。但總的來說,騰訊運營的火箭少女101,要比愛奇藝運營的Nine Percent正規許多。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目前,火箭少女101已推出《卡路里》與迷你專輯《撞》,相比之下,出道近五個月,Nine Percent團歌未出,只有蔡徐坤發佈了首張個人EP,其他成員後勁不足。團綜難產暫且不論,如果連基本的成員合體亮相都難以保障,資源分配不均以及快速圈錢的發展態勢,只會加速消耗陪跑藝人的自身價值,徘徊在出道即巔峰的困境邊緣。

另一方面,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一場偶像經濟的狂歡正在市場中醞釀,但現實卻沒有為他們準備快速成長的溫床,缺少獨立、權威、關注度高的音樂平臺讓那些以音樂傍身的偶像立足,只能向資本妥協,將一身唱跳本事捨去混跡影視圈,若非如此,便難以在更新迭代迅速的娛樂圈紮根。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當然,也有不曾低頭的音樂偶像,例如李宇春、張靚穎、華晨宇,但他們的成功只是少數,那些同期嶄露頭角卻最終隕落的音樂偶像才是絕大多數。音樂偶像斷代問題存在已久,所以新偶像時代的來臨的今天,除了加速偶像經濟的開發外,相應配套體系的搭建同樣刻不容緩。

在此之中,打榜節目地位超常,它的出現被粉圈視為檢驗偶像時代來臨的重要標誌,自然也成為了BAT的必爭戰場。所謂打榜特指音樂打榜,即在音樂榜上的排名情況。通常打榜的歌曲是處在宣傳階段的新歌,目的是為了讓歌曲有更好的傳唱度,知名度,以及流行度。

國內音樂市場一直不缺少音樂榜單,新歌榜、熱歌榜、原創榜、內地榜等一應俱全,但受到渠道分散、數據採集困難等客觀因素影響,一直缺少一個被業界認可並且具有指導意義的音樂榜單,反觀國外,打榜模式成熟已久。

創立於1894年的美國音樂榜單Billboard,真實性、權威性和公正性全球認可,即使名氣大如黴黴、比伯、傻臉、A妹等歐美流行歌手,在發佈新專輯或單曲時,Billboard榜單的成績依舊是各個公司做KPI報表時的重要採樣標準。

造星能力強大的韓國打榜節目更加多樣化,有CJ E&M主辦的MAMA音樂盛典,KBS電視臺製作的《歌謠大祝季》、SBS電視臺的《歌謠大戰》等打榜類頒獎典禮,也有《M!Countdown》《音樂銀行》《音樂中心》《人氣歌謠》等打榜類電視節目。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因地緣文化相似,借鑑韓國綜藝是國綜的一貫套路,尤其是近年來,互聯網影視/綜藝大有趕超傳統衛視的跡象,品嚐到《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紅利後,BAT在加強內容垂直化的同時,也在參照韓國KBS、MBC、SBS三大電視臺的運作體系,打造偶像經濟生態閉環,將偶像誕生後的配套節目搬來國內成為BAT的重要任務。

其實在《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結束後,愛奇藝與騰訊便有製作打歌節目的消息傳出,雖然愛奇藝對Nine Percent的後續運營能力雖然略顯薄弱,但在節目模式的創新上總有敢為人先的勇氣,9月7號,愛奇藝搶先騰訊的《由你音樂榜》推出綜藝《中國音樂公告牌》,上線以後雖看不到具體的前臺播放量,但從彈幕密度來看該綜藝熱度可觀,只不過觀眾反響褒貶不一火藥味略重。

從評判規則上看,《中國音樂公告牌》與《人氣歌謠》類似,採用佔比模式即60%視聽傳播指數(包含電臺播放量+流媒體播放量+付費量)+10%用戶喜愛指數(冠名商平臺投票)+20%社交互動指數(包含微博互動指數+百度搜索熱度)。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國內可統計的專業音源不多,愛奇藝此次與網易音樂、QQ音樂達成合作後,找來第三方數據平臺尼爾森做數據監測,雖然與國外相比,音源數量不多也沒有開通YouTube海外評選渠道,仍可看出愛奇藝在最大程度的保證公平性。

引起觀眾爭議最多的部分是節目播出階段。90、00後群體受到韓流文化影響,外加國綜頻繁借鑑/抄襲韓綜的原因,使得此類群體下意識的將《中國音樂公告牌》對標韓國同類型綜藝,圍繞節目直播or錄播、全麥or半開麥、真人秀>打榜等播出形式上產生爭辯。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直播+開全麥有播出風險,但互動性與真實性更強,錄播+半開麥節目效果好,但無法對偶像的實力做出評判,其它組合隊形就不一一列舉了,總的來說,直播+開全麥是韓國最為常見的打歌模式。

因國內音樂類節目普遍存在修音的弊病,觀眾對《公告牌》追求真實的訴求很高,但與之相比,真正引起韓流粉憤怒的是真人秀內容>音樂打榜的節目比重。

一般來說,打榜節目類似於有主持人串場的歌曲串燒,韓國的《人氣歌謠》與國內CCTV15播出的《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皆是如此,《公告牌》選擇將偶像臺前幕後真人秀放進打歌節目中,注水混時長嫌疑引起部分觀眾不適,而這同時也反映出當下國內音樂領域人才青黃不接的痛點。

外媒曾從用新陳代謝的速度形容韓國偶像迭代,雖有些誇張的意味卻也十分貼切,而且韓國偶像多以唱跳為主,充足的量產儲備能夠保障打榜綜藝實現全年不斷更。對比之下,我們國內偶像文化剛剛起步,老派偶像已具有自己固定的宣傳渠道,不屑於上打榜綜藝宣傳,而新人又難以支撐起節目的播放量,所以只能像擠牙膏一樣新老搭配省著用,如此尋回往復讓節目陷入周播的困局,失去打榜綜藝本該具備的效能。

隨之而來的,明星素質水平不對等問題也會日益凸現,在《公告牌》第一期節目中,蔡徐坤除了展現壓倒性的人氣外,也為成熟藝人應該具備的舞臺把控力做出了最佳的詮釋,與新人組合CTO對比鮮明。此外,周潔瓊也展現了偶像需要時刻要關注的吸粉重點,即聲臺形表都要有足夠魔性,換句話說就是要有記憶點。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蔡徐坤與周潔瓊同是韓國練習生出身,對偶像運營方式輕車熟路,於《公告牌》同臺打榜的藝人來說並不太公平。並且,《公告牌》中缺少同類型歌曲競技環節,缺乏節目活力,各家粉絲觀看時只需將自己偶像的片段看完了事,從而將打榜節目演變成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有網友調侃,國內綜藝市場總學不到韓國綜藝的精髓,其實可以發現,《公告牌》在落地的過程中也做了一些本土化的嘗試,雖然音樂人才缺失是客觀因素,但也不得不說,除去韓綜粉外的普通觀眾,對真人秀節目模式的接受度頗高。

《公告牌》的細節問題其實在於文化衝突下的取捨,比如說在節目中引入粉絲安可環節,韓國安可文化成熟,粉絲不會對歌曲產生影響,而國內則不然,雜亂無章的安可會直接破壞音樂美感與完整度,愛奇藝在錄製過程中要學會有取捨的收錄安可。

後期包裝方面,可以看出愛奇藝花了大價錢制景,只是燈光師、攝影師、剪輯師的技術還有待加強,值得誇獎的是,在舞臺設計方面,《公告牌》較為貼近當下年輕人的審美,這也是老牌打榜綜藝落寞的原因及短板所在。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打歌节目的出现究竟是中国偶像时代来临的标志,还是徒有其表的粉圈自嗨?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音樂公告牌》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此次試水對於後來者是個寶貴的借鑑範本,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對於華語樂壇來說,打榜綜藝的出現不僅能為音樂人提供平臺與機會,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擊盜版音源,增強大眾的音樂付費意識。只不過此類型節目形式還需精細化打磨,普及大眾對其工業流程認知的同時,找到落地的最佳方式,完成節目的換代升級,爭取早日與國際接軌,重綻華語音樂光彩。

文|夜光少女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