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兒子們的結局令人唏噓,只有他得以善終

女皇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諡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史料記載,武則天和李治一共有兩個女兒和四個兒子,據說她的大女兒是她政治上的犧牲品,剛出生就被武則天殺害了。而小女兒很受寵愛,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而對於其他四個兒子上,武則天則沒有表現出一個母親應該有的情分。那麼,武則天的兒子都有誰?武則天的兒子是如何在皇位的爭奪和陰謀中,不斷的遭遇危難的?武則天的兒子們都是怎麼死的?

武則天兒子們的結局令人唏噓,只有他得以善終

武則天的四個兒子分別是,代王李弘,章懷太子李賢,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

武則天兒子們的結局令人唏噓,只有他得以善終

李弘(652—675),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在武則天還不是皇后的時候,李弘的出生使得武則天在後宮站穩腳跟。李弘聰明好學,為人寬厚,深得唐高宗李治的喜歡。655年,被封為代王; 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廢,改立李弘為皇太子。然而,李弘太過於優秀,成為武則天權力道路上的絆腳石。675年,李弘與唐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宮時暴卒,年僅23歲。時人多認為是武后毒殺他,但有說法是他因本來就病弱而早夭。唐高宗悲痛萬分,將他諡為“孝敬皇帝”,葬於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禮舉辦後事。

武則天兒子們的結局令人唏噓,只有他得以善終

李賢(655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次子。李賢年少時容止端雅,聰慧非常,讀書往往看一遍就過目不忘,長大後的李賢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同樣深得父皇李治的喜愛。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賢繼立為太子。李賢文史造詣深厚,成為太子不久就詔集眾多學者如張大安等為《後漢書》作註釋,史稱“章懷注”,具有很高歷史文獻價值。 公元680年,武后寵臣明崇儼為盜所殺,懷疑是太子李賢所為,隨後派人搜查太子府第,得皂甲三百餘副,太子遂以謀逆罪被捕下獄。高宗下令三司會審太子謀逆案,太子最終未能洗脫罪名,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公元684年,唐高宗駕崩,唐中宗繼位不久就被武后廢黜而另立幼子睿宗,睿宗柔弱形同傀儡,武后自此完全把持唐朝朝政。睿宗即位初,武后派遣酷吏前去校檢廢太子李賢的宅第,不久李賢就被逼在流放地自盡,年僅29歲。

武則天兒子們的結局令人唏噓,只有他得以善終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前後兩次當政(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共在位五年半。李顯生性比較懦弱。也正是由於他的軟弱無能,才被武則天立為傀儡皇帝。然而,李顯繼位僅一個月,就被武則天廢除。武則天晚年,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立李顯為皇帝。然而,李顯復位後不久,便被權力慾膨脹,意欲效仿武則天的韋后毒死。終年55歲,葬於定陵。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武則天兒子們的結局令人唏噓,只有他得以善終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716年),初名李旭輪、李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同母弟。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684年—690年、710年—712年在位),共在位八年。712年禪位於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於橋陵。諡號玄真大聖大興皇帝。武則天稱帝前,李旦做了短暫的皇帝。第二次稱帝是在三哥唐中宗被毒死之後,在眾人的支持下,李旦成功復位。復位後不久,便把皇帝讓給兒子李隆基,坐上了太上皇。兩年之後,李旦因病去世,終年55歲。李旦最厲害的地方是,經歷了十幾次政變,他不僅安然無恙,而且順利登基,成為武則天唯一一個得以善終的兒子。這其中不得不佩服他的聰明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