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產業:走食品深加工道路 打響「中國大豆」品牌

國產大豆要發揮食用消費優勢

  由於收購價上漲,加上國家加大補貼力度,我國大豆種植面積連續3年增加,預計今年大豆產量將達到1580萬噸,為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賣難”以及低價競爭依然困擾農民和國產大豆產業。國產大豆加工企業需要聯合各方力量,打造品牌形象,並拓展食品深加工業務,才能將國產大豆的食用消費優勢發揮出來

  國產大豆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源和優質植物蛋白資源,素有“田中之肉、營養之王”美譽,超過80%的國產大豆被加工成豆製品、調味品。在進口大豆的影響下,國產大豆產業經過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條以滿足食用消費為主的特色發展道路。但同時,原產地品牌的缺乏也制約了產業發展,亟待打造“中國大豆”品牌,使國產大豆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不斷拓展國際市場。

大豆產業:走食品深加工道路 打響“中國大豆”品牌

優質高蛋白大豆走俏

  今年以來,黑龍江寶清縣七星泡鎮新發村農民蘭貢波正忙著種植360畝優質高蛋白大豆。春節前後,黑龍江一度出現大豆“賣難”現象,讓他提心吊膽。4月份,大豆價格穩中走強,貿易商積極收購,他以每斤1.65元的價格賣掉了他家的滿院大豆。他對這個價格比較滿意。

  黑龍江大豆協會會長唐啟軍認為,當前大豆收購價上漲,主要是受加工補貼政策和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東北油脂加工企業效益好轉,積極入市收購,加上食品加工企業在補貼政策提振下積極補庫。後期隨著餘豆減少,大豆價格將整體保持穩中走強態勢。

  大豆種植收益較好,以及國家加大補貼力度,提振了農民種植大豆的信心。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大豆種植面積連續3年增加。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最新預測,2018至2019年度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將達到847萬公頃,預計今年大豆產量將達到1580萬噸,為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的恢復,將為國產大豆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料。

  優質高蛋白大豆收益好,是農民種植大豆的優先選擇。據瞭解,2014年國家取消大豆臨儲政策後,國產大豆優質優價機制正逐步形成。去年新豆上市以來,食用大豆收購價格每噸3600元以上,油料大豆收購價格每噸3360元至3420元,食用大豆價格高於油料大豆價格200元以上。這將進一步激發農民種植優質高蛋白大豆的積極性。

  唐啟軍表示,由於農民管理不當,導致優質高蛋白大豆或多或少出現“掉白”現象,只能作為油料大豆低價出售,影響收益。他認為農民應該從品種選購、種植管理等方面加強優質大豆的生產。

  走食品深加工道路

  黑龍江哈爾濱市巴彥縣八旗糧油公司是一家有著13年曆史的油脂加工企業,近兩年通過改進加工工藝,為南方食品企業提供大豆蛋白原料,經營效益有所好轉。該公司總經理劉宏偉說,目前,消費者對高蛋白食品需求增加,公司還將拓展大豆素食加工業務。

  向食品領域拓展業務,是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擺脫困境的一種探索。據瞭解,黑龍江大豆加工能力1400萬噸,非轉基因大豆加工量居全國首位;但主要以油脂加工企業為主,深加工企業少。由於國產大豆價格高於進口大豆,導致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成本普遍較高,經營艱難,開工率在20%至30%,對國產大豆的帶動能力非常弱。

  3月份,為了解決“賣豆難”問題,吉林、黑龍江先後出臺大豆加工補貼政策,每噸補貼300元,補貼對象為省內年處理能力5000噸以上的大豆食品加工企業。這將有助於促進大豆食品加工產業發展。

  大豆加工企業承載著帶動全產業鏈發展的功能,是國產大豆產業振興的希望所在。專家認為,4大國際糧商大量收購兼併國內大豆加工企業,轉基因大豆對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形成衝擊,導致國內大豆加工企業經營不景氣。我國應扶持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發展,走食品深加工道路。

  打響“中國大豆”品牌

  國產大豆具有非轉基因優勢,在國際市場得到高度認可,佔據了世界食用大豆50%的市場份額。但是,國內一直缺乏叫得響的“中國大豆”知名品牌。黑龍江大豆雖具有地域優勢,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區域品牌。

  目前,國內大豆加工企業的品牌意識正在逐漸增強。黑龍江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建設了300萬畝原料基地,年加工能力60萬噸,構建了從原料基地、加工直到銷售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其生產的“九三”非轉基因大豆油和食用大豆已成為享譽東北乃至全國的知名品牌。

  山東禹王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加工及原料加工基地。禹王集團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大豆蛋白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企業之間惡性競爭,普遍處於虧損狀態。他認為,大豆行業不規範競爭,會讓國產大豆的品牌形象嚴重受損。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等有關方面應聯合起來,建立健康、優良、有序的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避免國產大豆加工企業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該負責人表示,要保護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原產地品牌,就需要嚴格規範種子公司和相關研發機構,並通過種子法保證中國大豆固有的非轉基因特性。同時,要確保進口轉基因大豆不流向大豆食品加工企業,引導市場走上規範化軌道。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劉登高認為,應該從國家層面打造“中國大豆”品牌形象,發揮國產大豆品種、資源和食品文化優勢,使“中國大豆”及“中國大豆食品”走向國際市場。同時,還要加強對國產大豆的質量監管,防止假冒偽劣產品、藥物殘留產品流向市場,保證國產大豆的品質優勢。(記者 劉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