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近年來,長治縣在打造園區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圍繞“文體旅融合”發展目標,全面整合旅遊資源,將文化、體育和旅遊有機融合,無縫對接,打造城市旅遊新形象,加快文化體育產業與旅遊休閒產業融合發展,“文體旅融合”正成為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截至今年7月底,全縣共接待遊客22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62億元。

突出特色文化

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強勢崛起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振興新區的特色民俗舞龍背棍,西申家莊村的神農生態園民間故事展演,太行山物流園區如夢如幻的花燈節、冰燈展,天下都城隍、十泉嶺、南宋五鳳樓、蔭城古鎮等地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民俗,近年來成為長治縣特色文化的品牌和代表,吸引了周邊城市的廣大遊客。連續幾年時間,長治縣推出的精美旅遊文化大餐讓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漫步黎都大地,遊客們對我縣旅遊文化產業的開發給予了高度評價。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長治縣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蹟眾多,有著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先天條件。為把潛在的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近年來,長治縣堅持新發展理念,通過整合獨有的人文景觀和文化資源,讓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打造成熟的文化旅遊產業集群。今年,長治縣又主動融入全省太行山水文化旅遊板塊,結合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提出了全景式打造、全方位服務、全社會參與、全區域管理的“四全理念”,強化統籌協調,優化旅遊格局,力爭打造環境優化、合力凝聚、增長強勁的旅遊發展模式。

舉辦體育賽事

培育旅遊產業發展新動能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依託良好的生態和氣候優勢,該縣加快建設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形成了以田徑場、網球場、門球場、籃球場、鑫華生態休閒運動館、訓練館、黎都公園、海子河遊園、社區健身路徑、健身俱樂部等多元化的健身休閒場地,今年投資1200餘萬元的體育公園也正在緊張建設中。“縣城500米城市健身圈”基本滿足了縣城人民健身鍛鍊的需要。同時,在農村實現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農村健身輔導站點全覆蓋”兩個全覆蓋,推動了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僅縣城每天早晚健身的群眾超過萬人,全縣體育人口達到了40.5%。”長治縣體育中心主任成利明說。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長治縣在打造權威運動賽事上也下了一番功夫。馬拉松賽事是長治縣傾力打造的一項國際體育賽事,2018上黨紅色國際馬拉松賽中共有來自中國、美國、埃塞俄比亞、肯尼亞、俄羅斯、英國、波蘭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10895人參加比賽。這是繼2017長治振東國際馬拉松賽後又一次重大體育賽事。目前,長治縣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很好地宣傳、塑造了長治縣城市品牌。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此外,長治縣已連續多年組織承辦了山西省青少年射箭比賽、青少年網球賽、毽球賽以及市級乒乓球、武術等賽事活動,連續七年組織機關幹部環城越野賽、“全民健身日”、鄉鎮幹部籃球賽、老幹部體育運動會等縣級賽事健身活動。一系列賽事活動的舉辦,極大地提升了我縣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影響力。長治縣體育中心主任成利明表示:“體育賽事的舉辦,將文化、體育和旅遊巧妙融合,成為全面整合我縣旅遊資源,打造城市旅遊新形象、助推旅遊快速發展的有力推手。”

“文體旅”融合發展

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馬鞭草、格桑花、向日葵……各色花朵爭相怒放,騎行愛好者、旅遊達人、拓展訓練喜好者身入花海,陶醉其中……夏日的振興新區,既是花的海洋,更是運動愛好者的樂園。“這裡以前是一片莊稼地,近年來通過打造千畝花海,引得遊客紛至沓來,成了戶外運動愛好者的樂園。”振興集團副總經理韓鵬對記者說,振興新區積極開發鄉村生態旅遊產業,加快推進“文體旅”融合發展,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吸引大批遊客,擴大了知名度。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長治縣“文體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近年來,長治縣積極探索“旅遊+”模式,相繼推出了“旅遊+體育”、“旅遊+研學”、“旅遊+文化”、“旅遊+農業”等新業態,新產品的不斷升級,不僅拓展了長治縣新的旅遊市場空間,更帶動了全縣經濟建設的不斷攀升。據瞭解,首屆國際馬拉松比賽帶來的品牌影響,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長治縣振興小鎮、大美西火等景區內遊人如潮,持續爆滿。據統計,三天的“五一”小長假,共吸引遊客14.77萬人次,同比增長23.08%,旅遊綜合收入達到5866.6萬元,同比增長32.13%,使該縣成為上黨地區旅遊最火爆目的地。

今後,長治縣還將重點開發“文旅結合、農旅結合、體旅結合、工旅結合”等形式多樣的旅遊活動。組織引導各鄉鎮區舉辦各具特色的節慶活動,努力做到鄉鄉有節、四季有節、年年舉辦、有聲有色、獨具特色,不斷擴大全縣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逐步形成多點支撐的全域旅遊格局。


記 者:白雪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