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爲怪獸電影,看《巨齒鯊》如何「鯊」出重圍

閆肖鋒

此片的笑點是建立在恐怖鏡頭過後,在讓你放鬆警惕後再嚇你一跳。這也是普通的恐怖片所不具備的。

同為怪獸電影,看《巨齒鯊》如何“鯊”出重圍

從最早的《侏羅紀公園》,人們第一次通過GC技術讓恐龍“動”起來到往後的《哥斯拉》、《金剛》,以及最近的《狂暴巨獸》,可見人們對於超級巨獸的情懷一直沒有斷過。

隨著技術的成熟,人們早已不滿足於純粹的特效。而對於天外生物的反覆出現也開始反感,近日許多怪獸大片都聚焦於地球生物變異,內容也圍繞現代社會。有歷史依據的怪獸從哪兒找?答案自然在一切生物的起源之地——大海。於是人們這一次把腦洞對準了大白鯊的祖先——巨齒鯊。

起初我本認為這是一部狂轟濫炸的B級片(二類片),看後沒想到是一部災難片。由發現鯊魚—海上自救—營救沙灘群眾,此片為典型的三折式。前半段基本為冒險,後半段為災難營救。作為一部合拍片,無論是特效剪輯還是氛圍渲染,都很好地表現了恐怖片該有的血腥以及出其不意的高能片段,在打擦邊球的情況下甚至還有一點點小創新。全片所有演員在面對絕境時都很果斷,該犧牲自己就犧牲自己,甚至連裡面的商人都很保守,沒有讓觀眾氣得跺腳的腦殘行為。觀眾的注意力自然都放在了主角身上。

此片的笑點是建立在恐怖鏡頭過後,在讓你放鬆警惕後再嚇你一跳。這也是普通的恐怖片所不具備的。

同為怪獸電影,看《巨齒鯊》如何“鯊”出重圍

關於鯊魚的電影,除了能叫得上名字的《大白鯊》、《鯊灘》,其他電影基本上都和B級片、爛片掛鉤了。而相比較之下,《巨齒鯊》這種商業合拍片,可謂是掀起了新的浪潮,就連選景都充分迎合了國內市場。不過鯊魚題材的片掀起天花板就是巨齒鯊了,再來個變異巨鯊什麼的又該回到爛片行業了。

關於演員,其實內地演員進軍好萊塢,磨合的程度要比觀眾想象的好很多。問題就在於觀眾對於東西方審美的接受程度,好萊塢更偏向於彰顯女性自身的人格魅力,跟東方那種精緻的美還是有一定差異。對比《金剛》中辣眼睛的景田,李冰冰在本片中的表現可以說可圈可點。在電影中男女主角的表現都很均衡,雖然傑森.斯坦森很正常的發揮出了該有的硬漢氣質,但李冰冰的那種無畏更為亮眼,打破了好萊塢爆米花大片中東方女演員總被當成花瓶的設定。不管是營救還是感情線隨危機來臨而產生的推移,都很自然沒有什麼違和感。

同為怪獸電影,看《巨齒鯊》如何“鯊”出重圍

關於題材,《巨齒鯊》選了國外的原著,在致敬經典《大白鯊》的同時再融合現今較熱的“怪獸潮”,可謂同時迎合了國內外的觀影需求。劇情來講,沒有特別突兀無理的地方,影片中滿身銅臭的老闆,以及偷獵船上被割掉鰭的鯊魚,都是在告訴我們,無論是出於科研還是商業目的,人類都不該破壞生態的平衡。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還算不錯的影片。每一部怪獸題材的電影背後,都是圍繞著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來展開的,脫離了這一初衷,再好的設定都會大打折扣。悶熱夏季,在影院吹著涼風,看著一出無比刺激的電影,真是舒爽暢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