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立秋,這幾種季節性疾病需警惕

昨日立秋,這幾種季節性疾病需警惕

今日立秋,入秋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白天有時仍然很熱,但是到了夜晚,可能上半夜時還是悶熱難當,但下半夜或凌晨時就有可能轉涼,人們容易放鬆對寒涼的警惕性。專家出招提醒市民入秋需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各種季節性疾病的發生。

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

昨日立秋,這幾種季節性疾病需警惕

鄭州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李利華介紹,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因此,空調開放時間不宜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功能。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中工作學習可經常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一些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及胃腸功能較弱的患者,更不宜開空調。必需開時要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警惕多發咽喉炎

昨日立秋,這幾種季節性疾病需警惕

李利華說,立秋後,年輕人成了咽喉炎發作的主力軍,大多是受涼引起的咽部紅腫。咽炎、喉炎多發與天氣變化有關。秋天溼度降低,空氣變得乾燥,溫度也逐漸降低,人很容易出現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秋季還是慢性氣管炎的高發期,特別是老年人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且適應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病。平時要注意空氣流通,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耐寒鍛鍊也要從初秋開始,提高免疫力並保持良好的情緒,還要避免與過敏源接觸。

秋季養生切勿盲目進補

昨日立秋,這幾種季節性疾病需警惕

過了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的說法。今夏氣溫普遍偏高,雖然已經立秋,但高溫不會因此減弱,“秋老虎”還會發威。鄭州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晴提醒大家,天氣燥熱,切勿盲目進補。

張晴介紹,我們平常所說的“秋補”是指到深秋,即可以明顯感覺到氣候變化的時候,像現在的初秋季節,天氣悶熱、潮溼,沒有必要進補一些上火的食物,應主要以滋陰、潤肺為主。整個夏季,人體出汗量較大,丟失了很多的水分。加上秋天的天氣會變得越來越乾燥,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乾燥,咽喉腫痛等一些症狀。在這個季節,首先應多喝一些滋陰潤肺的粥類,並適當的添加一些銀耳、蜂蜜、山楂、蘿蔔等食材。再者,建議多喝一些湯類,秋季進補不一定非要喝像羊肉湯這樣火氣較大的湯類,以魚湯、雞湯為宜。這些湯類可以適時的為我們的身體補充一些水分,並起到潤肺的作用。

昨日立秋,這幾種季節性疾病需警惕

另外,秋季可以多食用一些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寒涼能清熱,甘味食物的性質滋膩,有緩急、和中、補益的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

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應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蓮子、山藥、藕、平菇、番茄等等。

經歷了漫長而酷熱的夏季,由於人們頻飲冷飲,常食凍品,對脾胃造成了一定的損傷,而秋季是養胃的好時機,但是大量入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所以,張晴建議,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禽蛋以及山藥、蓮子。此外,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量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