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近日,一位“老兵”的离世牵动了习主席和广大群众的心。

江苏灌云民兵王继才,7月27日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永远告别了他守卫32年的开山岛民兵哨所。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对妻子王仕花郑重嘱托:“我走了,岛就交给你了。”

这份爱岛报国、无私奉献的情怀让人热泪盈眶、唏嘘不已。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所守卫的开山岛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通电无淡水,连植物都难以存活。岛上夏天格外湿热,没有电扇空调,王继才夫妻就在房顶吹海风;冬天北风冷冽,他们就住进防空洞避风取暖……天长日久,他们都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和肠胃疾病。

然而就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王继才夫妇32年如一日坚守开山岛,以岛为家,献身国防,用满腔热血和无悔实践诠释了作为海防民兵的责任与担当。

王继才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中国。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习主席专门作出批示: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对王继才同志的家人,有关方面要关心慰问。对像王继才同志那样长期在艰苦岗位甘于奉献的同志,各级组织要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心爱护。

关心爱护官兵是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对艰苦、基层岗位同志的关心关爱更是如此。

革命战争年代,最好的装备、最好的补给总是向任务最艰巨、条件最艰苦的部队倾斜,立功受奖、提拔重用也总是向经过基层岗位锻炼、经过艰苦环境考验的官兵倾斜。

正是这种传统,造就了我军“越艰苦、越光荣、越有劲”的普遍共识。

国民党起义将领董其武将军曾讲过一段话:“共产党部队打胜仗是因为有人愿意‘啃骨头’。国民党部队打仗不行,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都想‘吃肉’,没人‘啃骨头’。”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军人不像战争年代那样需要时刻面临战火硝烟、生死抉择,但广大基层官兵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官兵,依然要面对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的考验:北疆的大雪严寒、高原的低压缺氧、西部的大漠沙尘、海岛的暴雨巨浪……广大官兵怀着无限的忠诚与热爱,从不畏惧和退缩,始终守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全。

各级陆续针对艰苦地区、艰苦岗位制定了一些特殊的福利政策,比如设置各类津贴补助、子女上学享受优待、提高立功受奖比例、增加探亲休假天数、定期组织疗养以及家属特招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和福利让在艰苦地区工作的官兵默默奉献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政策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形势变化,部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有不到位的现象,使得在艰苦地区奉献的官兵,有很多实际困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军人是勇敢和奉献兼具的职业。和“老兵”王继才一样,近些年殉职的军人中,有相当高的比例是来自艰苦地区的军人,他们中有倒在异国他乡的维和将士,有因职业病而长眠在边境线上的官兵,还有牺牲在深山孤岛的干部战士……

他们为国捐躯的那一刻也许连遗书还没来得及写,生前身后事有的还没来得及交待安排。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生不留憾,死才无挂。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对艰苦地区的官兵多加以关心关爱,才能更好的让组织关怀体现得更加及时、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对于那些在艰苦岗位默默奉献的同志,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要用真心、动真情多为他们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高标准落实好各项福利待遇,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老兵”王继才走了,但还有千千万万像王继才一样戍守在祖国边陲、高山海岛默默奉献的军人,也还有许多在戈壁大漠“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军队科技工作者。由于工作性质、岗位特点、服役地点等原因,他们往往很难引起社会的关注关心,各级组织的关怀应当更加主动、及时、精准和高效,真正做到组织温暖胜阳光、常态关怀不留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