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科技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 廣東鼓勵科技創新「下鄉」

引進科技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 廣東鼓勵科技創新“下鄉”

廣東提出,到2020年,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新華社圖

【記者 邱登科】

廣東將發揮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農業產業基金、粵科風險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引導碧桂園集團等科技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建設農業創新創業基地,培育農村新業態新產業。

廣東省科技廳、省委農辦、扶貧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和農業廳昨日聯合發佈《廣東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方案》通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推進廣東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

方案指出,到2020年,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以上;到2022 年,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爭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1個、國家級農業科園區4~6個,廣東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5個、以縣域為主體的省級農業科技園區60個(一縣一農業科技園區),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300個、“星創天地”100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50個,涉農高新技術企業150個。

著力推進數字智能化農業

方案還指出,將著力推動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林水成果轉化。積極推動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GIS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農業、林業、漁業和水利中的應用,實現在生產管理中信息感知、採集、傳輸、彙總、分析、預警以及應用自動化、智能化,提升農林水利工程生產和運營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加大水稻機插秧、稻穀烘乾兩個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促進廣東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發展;重點推廣育秧播種機械、設施育秧技術和穀物烘乾技術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在加工與物流技術集成方面,將積極支持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農產品及農產品加工專業鎮、專業村,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和物流園區,推進農產品產後初加工、高值化綜合利用、農產品冷鏈物流、經營管理信息系統、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等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結合高產高效生態示範基地,加快全產業鏈集成整合,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質量;改進傳統水產製品加工技術,開發水產品加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建設健全水產品流通體系,引導建設現代化冷鏈流通與保活流通網絡,提升水產品流通水平。

培育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

方案強調,促進農村創新創業載體加快生物種業、農機裝備、農業物聯網、食品製造等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孵化科技型農業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產業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培育一批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支持更多企業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加大對粵東粵西粵北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規模,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實施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工程;依託“星創天地”、農業科技園區、農業專業鎮等農村創新創業載體,發展農業創新孵化器和農村電子商務,培育農業創新型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