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里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延禧攻略》第25集中有一個橋段:乞巧節長春宮宮女紛紛投針入水,繡針如果能浮在水面就可以觀察針在水中的影子,以此乞求織女賜予一雙巧手。結果眾宮女的繡針全部沉入碗底。此時,尚未黑化的爾晴把魏瓔珞拉來一起玩乞巧。瓔珞剛遭到裕太妃威脅,心緒不寧,繡針也都沉了碗底。瓔珞出身繡房,是出了名的手巧,因此遭到了眾宮女的嘲笑。瓔珞一氣之下,苦練四個時辰的乞巧,依久是全部沉底。最後富察皇后現身教育瓔珞,一針下去,針浮水面,月影生花。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乞巧”顧名思義,就是祈求心靈手巧的意思。古人認為天上有一位巧娘娘,可以賜予女子一雙巧手。在男耕女織的古代社會,古代女子最看重的就是織繡女紅能力。因此七夕“乞巧”就好比各位同學在考試周,祈求考神保佑一樣。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新晉考神楊超越

女子織繡,就一定會用到針。因此乞巧風俗很多都是圍繞“針”展開的。《延禧攻略》中魏瓔珞投針入水,然後再觀察水影形狀以占卜女子巧拙就是一種典型的乞巧形式,俗稱“丟針兒”。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丟針乞巧

《燕京歲時記》對此有過專門描述,這本書的作者是清代富察敦崇。知道為什麼富察皇后“丟針兒”水平格外高了吧!

七夕習俗豐富多樣,絕不止“丟針兒”一種,這個咱們在前面的文章裡也跟大家介紹過了。不過這些節俗,流傳到今天的可就不多了,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的,大概還有兩個地方,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一、廣州擺‍七娘

廣州天河區的珠村,是目前七夕傳統民俗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在這裡至今還留存著七夕節“擺七娘”的風俗。

當地人認為,織女是玉皇大帝的七姑娘,所以被稱作“七娘”也就是“巧娘娘”。“擺七娘”顧名思義,擺一大桌子好東西,拜祭“七娘”。

這一大桌好東西自然包括瓜果貢品。珠村特色是會擺設本地女子製作的乞巧工藝品,諸如珠村牌坊、七夕公仔、七娘盤、芝麻梅花香、珠片瓜果、齋塔等等。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您看這一大桌,可都是純手工做的呢

這些工藝品製作會檢驗女子是否手巧。“擺七娘”儀式的最後,人們會品評工藝品水平高低。因此好多手工水平不足的小女兒往往會有母輩幫助。像珠片瓜果這種將泡沫手工製成水果形狀,沒有一點水平,做出來真的會很嚇人的!

廣州當地的“擺七娘”分為“大七娘”和“小七娘”。“小七娘”就是一家或者幾家幾戶的小活動,比較簡單。一般說的“擺七娘”都是指的“大七娘”,這是幾乎全村出動的大型慶典,地點也是在村中大祠堂進行。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祠堂平時可不準女子進入

大祠堂這種莊嚴肅穆的地方,平時可是不讓小女子隨便進出的。所以女子可是很喜歡“擺七娘”了。這時候,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見誰就見誰。至於這個“誰”,你們懂得!

珠村擺七娘活動,持續的時間很長,一般從七月初一就開始了。而如果算上製作手工藝品的準備時間,那可能要持續半年。整個“擺七娘”流程大致如下:

七月初一,女子將乞巧工藝品放入村中祠堂擺放展出。

七月初六,擺放瓜果貢品,女子盛裝打扮,完成準備工作。

初六當晚,慶典正式開始。鳴奏禮樂、司儀致乞巧祝辭,焚香迎仙。

最後就是女子穿針乞巧,女子現場比拼手工能力。整場活動一直持續到七月七凌晨。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擺七娘慶典

在整個“擺七娘”過程中還有一個激動人心的項目“睇七娘”。那就是本村和鄰村的男子都會過來參觀乞巧工藝品,同時也會看到女子參與“擺七娘”慶典。

這就懂了吧!這就是大型生活服務類欄目:非誠勿擾!

有些長得漂亮,教養又好,手又巧的小姐姐自然就會成為一些小哥哥眼中的女神,那這提親的隊伍還不得排到村口去?

二、甘肅西和乞巧節

除了廣州珠村之外,甘肅西和乞巧節也是不得了的一處七夕風俗遺存。那可是在2008年進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

西和的乞巧節可以說是目前最具“古風”的乞巧節了。咱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跟大家講過,乞巧的風俗大概產生於秦漢時期。在那個時候,現在的甘陝地區可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呢!所以呢,現在西和的乞巧節,也被人成為“秦風遺韻”,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乞巧節是西和地區重要的節日,所以光是準備就要花不少時間。因為北方村落很多沒有祠堂,因此乞巧節的舉辦就需要先選址。一般是要找一個寬敞的庭院或廣場。因為流傳著“乞巧”會讓女子變手巧,讓不孕婦女懷胎的傳說,所以一些人家對此會很上心。

然後是生巧芽和辦巧餜。這些都是乞巧過程中要用到的重要物品。巧芽一般就是選用豆類讓其生成一束巧芽。巧餜就是把麵糰捏成各種形狀的面餜,比如石榴花、菊花,也有一些神話造型。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再次是練歌和備裝。西和有很著名的《西和乞巧歌》,村中女子會在練習《乞巧歌》,同時準備華美的節日服裝。

最後是請巧娘娘。選址確定後,就會把紙紮的娘娘像請到慶典現場,至此準備階段結束。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西和姑娘迎請巧娘娘

正式的乞巧活動是在農曆六月三十開始的。當天晚上,姑娘們會唱《搭橋歌》並把紅襻丟入水中。紅襻就是迎接織女下凡的絲帶橋。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紅襻

然後是祭巧。在庭院中擺放八仙桌,姑娘們一邊唱著《轉飯歌》一邊將供品傳遞到八仙桌上,場面十分壯觀。然後是拜巧。姑娘們會互相拜訪,並贈送巧芽。姑娘們在這時會在多個村落中走動,由此會結識很多新的異性。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然後是娛巧。娛巧就是姑娘們唱歌舞蹈一起慶祝的時刻。在此同時,還有唱《迎水歌》和吃巧飯等活動。

然後是重頭戲卜巧。姑娘們把巧芽放入迎來的清水中觀看倒影,同時唱《照花瓣歌》,以此占卜乞巧成功與否。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練針乞巧,這種習俗現在僅剩兩個地方還有了

西和姑娘手捧巧芽

最後是送巧,即將織女娘娘送回天庭。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西和乞巧節更加註重歌舞,廣州擺七娘更加註重工藝品。西和乞巧節的乞巧方式是巧芽成影,廣州擺七娘則是穿七孔針。

兩地乞巧節儘管流程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各具特色,各有側重。一棵是盛開在西北的花、純淨而素雅,一朵是綻放在東南的花,五彩而華貴。這兩朵鮮花保留了中華傳統七夕風俗文化,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羅丹、徐天基、曹新玲:《作為交往方式的七夕乞巧——廣州市珠村乞巧節俗調查報告》《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韓雷、劉憲:《從本真性視閾看甘肅西和乞巧節的傳承與展演》《溫州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本文的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