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格局即將劇變

純電動車發展遭遇瓶頸,燃料電池車行業地位急劇提高,這是泰達論壇上釋放的重要信號。

“聚焦車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制氫、儲氫、加氫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是‘十三五’後期和‘十四五’核心工作之一。”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9月1日在泰達論壇表示。

新能源产业格局即将剧变

純電動車遭遇瓶頸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挑戰不小。

補貼多年,純電動汽車問題依舊不少。續超前表示:“產業分散、規模效益不高是最突出的問題。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世界領先,但銷量比重僅佔乘用車的3%,且分散在了200多家汽車企業。即使已經進入全球十佳的企業,車型規模效益也不高。同時,缺乏品牌效應,競爭力弱的問題不容忽視。整車廠缺少明星車型和國際高端品牌。配套方面,我國動力電池由一百多家電池企業提供,電驅動系統企業數量也很多,產業鏈的盈利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綜合的競爭力較弱。”

新能源产业格局即将剧变

核心技術與國外存在巨大差距,導致純電動車及相關產業遭遇發展瓶頸,未來將面臨國際巨頭的直接衝擊。續超前指出:“在動力電池領域,我國仍然欠缺原創性的技術突破。電驅動系統方面,高速軸承、IGBT控制芯片等基礎元器件仍然依賴進口。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加大,特斯拉、大眾、寶馬等國際汽車公司,三星,LG化學,松下等動力電池公司都將在中國開展新的汽車業務,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面臨著異常嚴峻的挑戰。”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純電動車發展短期難以實現突破,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亟待提速。

新能源产业格局即将剧变

氫燃料電池車地位劇變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發展方向,氫燃料電池發展短板亟待補齊。

當前,我國氫燃料電池發展與國外差距非常明顯。續超前指出:“在氫燃料電池系統方面,我國電堆的科研水平和產品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質子交換膜,碳紙,高壓儲氫瓶,各類的高壓精密閥門,包括空壓機等技術還是很落後。另外,加氫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

新能源产业格局即将剧变

作為國家既定的發展方針,氫燃料電池產業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續超前指出:“十五年前,科技部提出了純電驅動的轉型戰略。確定了電池、電機、電控以及純電動、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汽車“三縱三橫”的研發佈局。而聚焦車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制氫、儲氫、加氫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將成為是‘十三五’後期和‘十四五’的核心工作之一。”

新能源产业格局即将剧变

專業人士預測,氫燃料電池產業地位將發生劇變。業內人士告知《選車網》:“從環保角度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排放物是水,被國際上公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終極方向,這一點有關部門是非常清楚的。從發展歷程看,由於我國的混合動力技術非常薄弱,有關部門希望通過發展純電動汽車,直接過渡到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階段。現階段,純電動車補貼繼續退坡,表明該項產業已經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而氫燃料電池補貼保持不變,則意味著氫燃料電池汽車高速發展的時代正在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