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禁售這一材料給中國:反倒逼得中國自行研究,終取得成功

碳纖維材料的應用很廣泛,比如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等。只要想製造簡單武器裝備,就離不開該材料,不過碳纖維的製作工藝並不簡單,它不僅要結合各個學科的知識,還應該按照精細化的操作目標去執行,因此具有系統性工程的特徵。

西方國家禁售這一材料給中國:反倒逼得中國自行研究,終取得成功


目前以碳纖維為首的基礎材料正在朝著規模化發展的要求挺近,具備這一技術的國家並不多,大部分國家很難達到穩定性的要求。美國、日本掌握了最核心的技術,也處於壟斷地位。就拿日本來說,東邦、三菱、東麗等公司就是行業的巨無霸,佔據了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產能力。

專家表示,如果將碳纖維以及複合材料應用在戰機制造中,不僅會起到減重作用,更會降低戰機運行的疲勞程度。比如中國的直10、直19就將其運用在了機身框架的建設之中。除了具有輕質特色之外,它能起到吸收雷達波的效果,就連美國在製造隱形轟炸機時都會考慮它。

西方國家禁售這一材料給中國:反倒逼得中國自行研究,終取得成功


美國在研究F-35的時候一度遇到瓶頸,原因就是超重,後來加入了35%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才解決了這一問題,此外F22在設計中也有24%的比例使用了碳纖維,從而保證了高音速巡航的效果。

外媒認為,現代信息化戰爭不僅講究高技術裝備,更講究高性能材料的應用。如何才能造就現代武器?科學家必須要從隱身、耗能、機動和載荷等各個方面加以考量,所以碳纖維的生產運用十分重要。許多國家在比拼軍事實力時,都會將碳纖維的研製當做其中的一部分,可見其對軍事發展的影響。美國更因此做了材料研究,還認為:等到2020年以後,複合材料的研究實力直接決定了軍事裝備的性能提升程度。

西方國家禁售這一材料給中國:反倒逼得中國自行研究,終取得成功


上述介紹讓大家看到了碳纖維的重要性,它是很緊俏的戰略資源,不僅屬於技術密集範疇,還具有政治敏感性。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中國的崛起,曾一度實施了禁運政策。但是如今,中國已經依靠著自己的研發取得了進步成果,也讓碳纖維行業開始進步。

西方國家禁售這一材料給中國:反倒逼得中國自行研究,終取得成功


從2007年到現在,我國在很多裝備領域都使用了國產軍用碳纖維材料,比如在殲10的部分機型中,人們就將它使用在了各種次承力結構中。此外還有殲11BS、洪都L-15教練機、東風-41、巨浪-2等等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