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象筆記使用手冊(2018版)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2017年,寫過一篇類似文章。

談及的內容以工具本身為主,通篇技巧,缺乏底層邏輯的思考。

這一年裡,隨著使用場景的擴大化,對這個不足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基於此,形成此文。

內容比較幹,但請相信,保證曹將誠品。

(一)

寫在前面

在處理任何問題的時候,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條是按圖索驥,有明確的目標,也有清晰的路線,只用按部就班,就能到達終點。

但事實是,大多數的路上都有霧,大多數路線圖都殘缺不全。於是,我們只能走第二條路:摸石頭過河。

大致上知道終點在哪,隱約上知道該如何開始,但每一步,都是新的探險。通過不斷地試錯,不斷地折返,不斷地將手上的地圖補充完整,最後形成自己的套路,通向終點。

於是,之後再來走這條路時,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都能快馬加鞭,使命必達。

我想,這就是知識管理的目標。

讓每一步都算數,讓經歷沉澱為經驗。

(二)

構建索引系統

知識管理的工具有很多,本文以印象筆記為例進行闡述。

面對這樣一個軟件,第一件頭疼的事,就是:如何構建索引系統。

索引這個詞太過書面,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做哪些努力,可以方便後續搜索查找。

傳統的索引系統是文件夾。

這個我們再熟悉不過。比如對我來說,每年會新建一個文件夾,叫做【2018年】,裡面則是按項目進行歸檔,例如【xx課題】。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我的筆記本

但是,使用久了,會面臨另一個問題:很多內容同時屬於多個文件夾。

比如拍了一張照片,對它的索引包括三類:

第一是地點,比如「廣州」;

第三是主題,比如「旅行」。

難道要建三個文件夾,然後把照片複製粘貼三次?

這裡要引入第二個索引邏輯:標籤系統。

我只用把照片放在某一個文件夾裡,並註明特定的標籤。那麼,之後需要閱讀時,既可以通過文件夾搜索,也可以通過標籤查找。

在印象筆記中,我有一個文件夾叫【常用中文字體】,做 PPT 之前,一般會先翻閱一番,再確定使用哪種字體。

為了方便更快定位,我給字體加了標籤,比如【#方正】【#可愛】【#書法】等。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標籤

搜索時,如果是做公司的材料,那麼 #方正肯定是最好的選擇,於是馬上定位這個標籤,得到相應的結果。

好了,這裡簡單小結一下:

索引系統建立的目的,是方便後續搜索。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們可以考慮兩條腿走路:①針對特定主題建立文件夾;②同時制定一套標籤系統,獨立於文件夾體系。

(三)

知識分類

有了底層的邏輯後,我們需要回答下一個問題:哪些東西值得保存?

在自己看來,需要保存的信息包括六類:

1.工具/資源類

2.標準/流程類

3.日記/總結類

4.索引類

5.筆記類

6.臨時類

我們分別來說。

1.工具/資源類

這就如同桌子上的工具書,隨時都需要查閱。

這類知識的記錄要點就一個字:

比如這個在線畫邏輯圖的網站,我的處理方案是:

①在標題上註明功用;

②內容部分給出網址和效果圖。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工具/資源類

之後查找時,能在 1 秒鐘的時間內馬上鎖定。

類似的還有一些常用網站整理,都是如此。

2.標準/流程類

可能是公司的章程,也可能是自己做某件事的方法。這一類的筆記講求完整。

完整到什麼程度呢?

最好把相關的附件(比如模版什麼的)一併附上,這樣之後要做某件事時,直接就能按部就班完成。

例如下面這個報銷流程: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標準/流程類

3.日記/總結類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一些事,有些很重要,例如完成了一個項目;有些很痛苦,例如因為做得不好被領導指責;還有些很特別,例如參加了一次培訓有很多收穫。

這些事情,都值得留下痕跡。因為是它們,組成了我們的一生。

針對這些內容,我們可以考慮建立模版,每天定時填空。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日記/總結類

4.索引類

隨著電腦上的資源越來越多,查找時很不方便。於是自己專門建立了一個索引類文件夾,裡面有一些 PPT 素材的截圖,其標題與文件名一一對應。

以 MockUp(樣機)為例,我的工作流是:

①先在印象筆記的專門文件夾裡查看,找到符合場景的方案;

②打開 Everything(搜索軟件),輸入文件名,找到文件;

③打開文件,進行後續操作。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索引類

5.筆記類

無論是看公眾號,還是讀書瀏覽新聞,都會有一些文章值得保存留念。

不過,有一個特別的建議:一定要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到最前面!

為什麼?

因為之後真的真的真的沒有時間或心情,再來完整閱讀全文。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筆記類

6.臨時類

平時工作時,留給我們整理的時間不多。

遇到不知道放哪裡的內容時,先把它們塞到「臨時類」文件夾裡,等後續有時間的時候,再做歸檔處理。

自己建立了一個「默認筆記本」,就是專門用來塞各種零散的內容。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臨時類(褲子尺碼哈哈)

小結一下:

對個人來說,經常需要保存的信息包括六類:1.工具/資源類;2.標準/流程類;3.日記/總結類;4.索引類;5.筆記類;6.臨時類。

(四)

筆記的迭代

人總是在成長,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之前覺得重要的內容,時過境遷感覺不過如此。

所以,每過一段時間,有必要對內容進行二次篩選。

我個人的處理方式是:另起爐灶

比如在 PPT 這一塊,原來有一個文件夾,叫做【模版製作】,但積累一年後,發現並不是每個都有含金量,但又不捨得刪掉。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原來的「模版製作」

怎麼辦?

我將現在感覺有價值的內容(主要是素材),騰挪到新的文件夾【我的素材】,之後就重點在這裡面更新即可。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現在的「我的素材」

原來的文件夾,在之後基本沒有翻過了。再看裡面積累的內容,其實已經跟不上時代。

(五)

印象筆記的操作技巧

接下來我們聊聊印象筆記的操作技巧。

1.筆記模版

對大多數朋友來說,找到一個好用的模版,能夠快速地上手,並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適應。

印象筆記有提供一系列模版,具體的網址如下:

https://list.yinxiang.com/moban/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印象筆記模版

大到年度計劃,小到每日計劃,亦或者客戶諮詢、旅行日曆,應有盡有。

2.提醒功能

之前一直不理解這個功能的用處,直到——最近折騰的廣州車牌搖號。

因為需要每隔三個月去系統上重新申請一次,所以我建了一個筆記,裡面記錄了搖號的網站、賬號密碼信息,並設置好提醒時間。

這樣每次到點,①接到提醒,然後②順道點擊鏈接,③輸入賬號密碼,④重新發起申請。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提醒功能

3.快捷方式

有些文件、文件夾使用非常頻繁,我們可以將它們添加到「快捷方式」裡,方便後續快速調用。

操作路徑:

①鼠標右鍵點擊某條筆記/某個文件夾;

②選擇「添加到快捷方式」,之後便會出現在菜單欄下方。

如下圖: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添加快捷方式

4.文件密碼

我有一個筆記,專門存放網站的賬號密碼。

我設置了雙重加密:

第一步: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密碼。

比如某個密碼是:j****l****kk。只有自己才能根據已有的信息辨別中間的「*」是什麼。

第二步:為這些內容加密。

在印象筆記裡,只用①全選內容,然後②點擊右鍵,③選擇「加密所選文本」即可。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加密所選文本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加密效果

5.製作目錄

我有將自己公眾號的文章導入印象筆記。為了方便搜索,所以新建了一條筆記,做了文章的索引目錄。

具體方法是:

①全選(Ctrl+A)文件夾內所有筆記;

②然後選擇「創建目錄」即可。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創建目錄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目錄效果

6.默認字體

系統默認的字體真的不好看,所以我將其調整為「微軟雅黑」。具體路徑是:

①點擊「工具」選項卡下的「選項」;

②在跳出的對話框「筆記」一欄裡,更改默認字體。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設置默認字體

7.快速保存

最新版的印象筆記有推出一個新功能:在「通知中心」的 Widget 裡添加「印象筆記·剪貼板」小組件(iOS系統專屬)。

看到好詞好句,馬上覆制,即刻上傳。避免了打開軟件後再粘貼的繁瑣功夫。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印象筆記·剪貼板

8.標註文件

這是印象筆記非常非常非常給力的功能!

無論是 PDF ,還是圖片,當我們導入印象筆記後,都可以進行標註。如果是 PDF 的話,標註過的內容會被前置,方便後續閱讀。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 標註功能

8.與印象筆記關聯的App

印象筆記的一個獨特優勢是:可以與多個軟件實現集成,一鍵導入相應的文章或筆記。個人經常使用到的有:

① 格志。一款日記類 App,界面很漂亮,產品邏輯取自「晨間日記」。

② EverMemo。一款便籤類 App,寫完以後自動同步印象筆記。

③ IFTTT。可以在上面做一些設置,這樣發佈在 instagram 上的圖片、微博內容自動同步印象筆記。

④ 掃描寶。印象筆記推出的掃描 App ,掃描文檔後自動同步。

⑤ 微信上關注「我的印象筆記」公眾號並綁定賬號,之後可以將公眾號文章同步到印象筆記。

⑥ 微博上關注「我的印象筆記」並綁定賬號,轉發或評論某條微博帶上 @我的印象筆記,則可以同步相應內容。

⑦ 馬克飛象,一款 Markdown ,可以同步到印象筆記。不過據說印象筆記馬上就會推出 Markdown 功能~

(六)

我是小結

知識管理的內涵包括輸入、整理和輸出三個階段,本文主要介紹了輸入和整理兩個板塊。

首先,搭建索引系統。有兩個邏輯,第一是文件夾邏輯,第二是標籤邏輯,可以同時使用。

其次,劃定記錄邊界。

個人記錄內容包括①工具/資源類、②標準/流程類、③總結類、④索引類、⑤筆記類和⑥臨時類。不過這都是動態變化的,隨著個人的成長,會不斷添加新的內容。

最後,就是一些技巧。

1.筆記模版。在這裡獲取:https://list.yinxiang.com/moban/。

2.提醒功能。①點擊筆記右上角的「下三角」,②選擇「提醒」。

3.快捷方式。①鼠標右鍵點擊某條筆記/某個文件夾,②選擇「添加到快捷方式」。

4.文本加密。①選擇需要加密的文字,②點擊右鍵,③選擇「加密所選文本」。

5.製作目錄。①選擇多條筆記,②然後生成目錄。

6.默認字體。【工具】-【選項】-【筆記】-【默認字體】。

7.快速保存。利用印象筆記的【印象筆記·剪貼板】功能。

8.標註文件。右鍵點擊插入的圖片或PDF,選擇標註。

8.與印象筆記關聯的App。①格志(日記);②Evermemo(便籤);③IFTTT(同步Ins、微博);④掃描寶(掃描);⑤微信「我的印象筆記」公眾號(保存文章);⑥微博上「我的印象筆記」(保存微博);⑦馬克飛象(Markdown編輯)。

(七)

我是尾巴

本文信息量有點大,感謝大家看到這裡。

最後說點題外話吧。

每隔一段時間再來審視自己,真的是件很虐心的過程。

比如閱讀曾經的文章,會羞愧於當時思考的深度和拙劣的文筆;看曾經拍過的照片,會懊惱當初怎麼這麼不會構圖,調色也盡是非主流。

但是,這就是自己啊。是這樣一步一步,摸著指頭,慢慢地走到了現在。

感謝這一路的不完美,感恩每一步的小堅持。

希望明年再看這篇文章,依舊是不完美。

晚安好夢。

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手册(201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