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知道的多不代表知道的對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有云:“不出戶以知天下,不窺牗以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這是說真正得道的人足不出戶就能對天下的事瞭如指掌,盡得天機。反而是走的越遠見得越多對“大道”知之甚少。

老子說:知道的多不代表知道的對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二十幾歲和劉備的隆中對就是不出戶知天下的典範。陳鼓應先生說:“老子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著某種規律運行著,掌握著這種規律(或原則),當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實況。他認為心靈的深處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鏡子,這種本明的智慧,上面蒙著一層如灰塵般的情慾。

老子說:知道的多不代表知道的對

老子認為我們應透過自我修養的功夫,作內觀返照,淨化慾念,清除心靈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虛靜的心境,去覽照外物,去了解外物和外物運行的規律。”這有些像佛家說的人人皆具如來之相,只是被貪嗔痴所迷惑而不見真性。神秀大師也寫過:“身如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常打掃,不讓惹塵埃。”不過和六祖慧能的境界還差的不少!

老子說:知道的多不代表知道的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