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英特尔来阿里,为了在大山里做一个价值千万的“实验”

很多人都以为写代码是穿着格子衫,坐在办公室里的工作。

但对这个名叫铭乾的程序员而言,在桌子前写代码已经成了过去式,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穿着格子衫去工厂写代码。

今天橙子就和大家讲一个程序员和深山工厂的故事。

前路再难,开弓了就没有回头箭

铭乾从没想过,出差也可以如此刺激。

眼前这段盘山公路叫人绝望,山高、坡陡、弯急、路颠,车轮的每一次回弹,车身的每一次摇摆,都让人抑制不住想吐的冲动,别过脑袋,尽量不去看车轮边的悬崖、车窗外的大山,但又不得不时刻注意挡风玻璃前氤氲的雾气,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满载着矿石或矿渣的重型卡车,冲破浓雾迎面驶来,司机一边长按喇叭示警,一边小心翼翼往右打了一把方向。

铭乾是阿里云的算法专家,早上刚过7点,他和同事云超搭车从贵阳市区出发,赶往地处郊县大山深处的一家化工企业。这家企业计划通过阿里云ET工业大脑,来提升磷酸生产过程中磷矿石中的磷转化率,增加磷酸及磷肥产量,根据企业的规模,哪怕转化率提升不到1个百分点,都能带来千万级的经济效益。

作为项目的算法负责人,铭乾的任务是用算法建模为客户推荐调控参数,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效果。这是铭乾第一次去山里调研客户需求。司机不认识路,被导航带上这条满是矿山卡车的山路,开弓没有回头箭,前路再难,也只能往上开

他从英特尔来阿里,为了在大山里做一个价值千万的“实验”

这份工作很酷

慕尼黑工业大学读完通信系统工程硕士,铭乾曾在德国英特尔工作了3年,做芯片算法。回国后,又在一家创业公司做了两年IOT(物联网)和AI(人工智能)项目。

去年11月,铭乾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推送,阿里云设立广东研发中心,招募1000名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工程师,推动前沿技术与广东产业融合。

铭乾觉得这份工作很酷,经过4轮面试,终于在2018年春节后加入阿里云,成为一名算法专家,也成了第一代车间程序员。这次贵州之行,是铭乾到阿里云后接手的第二个项目。

提心吊胆了一个半小时,一股刺鼻的味道钻进铭乾的鼻子,终于到了,原来这股怪味来自工厂反应槽里的化学原料。

在车间忙一天,回到招待所后,刚落过雨的大山更显湿冷。错估了当地温度的铭乾只带了几件单薄的短袖T恤和长袖衬衫,一股脑儿全部套上,也没挡住逼人的寒气。直到招待所的厨师端上一盆热气腾腾麻辣鲜香的毛血旺,几口下肚,才让他全身暖了起来。

他从英特尔来阿里,为了在大山里做一个价值千万的“实验”

向老师傅取经

尽管一路上吃尽苦头,但就项目本身铭乾很信心,因为磷酸生产属于流程制造,而ET工业大脑在流程制造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铭乾发现,眼前这个客户,生产线上的数据散布在各个环节,有些数据还需要工人抄写到化验日志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合作伙伴,协助工人尽可能把生产资料及时同步上云,这样,哪怕将来他人远在广州,也可以实时掌握千里之外的生产情况。

算法建模之前,得先吃透生产原理,铭乾跑上生产线去请教,一位老师傅很热情,说自己每小时会抽查反应槽里的几项指标,然后用极快的语速一连说了四个专业名词,铭乾顿时懵了,他是广东人,听不懂贵州话。

沟通障碍,不只局限于语言。铭乾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希望将粉矿细度提升5个点,但一线工人却直言“不可能,办不到”。在厂方项目负责人的协调下,他才知道工人是怕实验要求影响产量指标,直到厂方许诺实验过程不考核,工人们才放心大胆的推进实验。

他从英特尔来阿里,为了在大山里做一个价值千万的“实验”

意料外的失败

第一次验证实验正式开始了,因为每调整一项参数,要过三到五天时间才能见效,所以这是一场对耐心的考验。

有一天,铭乾突然发现,监控数值发生了较大的恶化,但从数据上看,实验环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远程沟通未果,他便再次去到生产车间,找工人一一询问当天的情况,最后才知道工人在操作中更换了一批粉矿。

抛开实验场景,这属于合理操作,但在实验场景下,这般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

最终的实验结果还是验证了铭乾的担忧。

铭乾很沮丧,甚至做好了被客户问责的准备,没想到对方却回以信任和鼓励,“我们能理解你的难处,现场情况非常复杂,你们要有耐心,不要放弃。希望你们能坚持把实验做下去,有什么问题,我们都会帮着协调解决。”

铭乾说,客户对我们非常有期待,我不想辜负他们的期待。第二次实验必须成功。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铭乾参与的这个攀钢项目是阿里云在钢铁行业的第一个项目,一切行业与生产工艺的知识,都需要从零开始建立。

当选择加入阿里云,铭乾也正是看中阿里产品、开发及AI技术都很丰富,还能有机会参与具有行业变革和行业价值的项目。

铭乾说,我挺看好数据智能与工业相结合的应用,真的是推动中国生产制造转型非常关键的步骤。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可能过程会很累,但这本身就是在“改变世界”,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

在阿里云,像铭乾一样的工程师还有很多,他们要把互联网技术带到工厂里去,他们之中大多都是年轻人,有80后也有90后,有海归博士、本土大学生、刚毕业的、老阿里的,也有工作十年的,金融业跳槽来的……各不相同的他们,却都坚持用同一种新的工作办法,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在车间里成长起来的程序员。

下一期,你们想看什么岗位的阿里人?

给橙子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