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左先生來到翡翠的原產地,一起來了解緬甸的翡翠礦區真實狀況


在世界範圍內,寶石級翡翠僅產於緬甸一個國家, 其他如俄羅斯、日本、危地馬拉等國雖然也有硬玉巖(含有翡翠的岩石)產出,但都遠遠達不到寶石級。 緬甸北部有一條江,名叫“烏尤河”(也稱“霧露河”)。歷史上緬甸北部的許多地區曾屬中國管轄,烏尤河一帶,在明萬曆年間歸雲南永昌府管轄,永昌府位於現在的雲南省騰衝市。清代時這裡還屬於中國的領土,現在這裡屬於緬甸密支那地 區,距此最近的大城市是曼德勒市(也稱瓦城)。

跟隨左先生來到翡翠的原產地,一起來了解緬甸的翡翠礦區真實狀況

清代時,採集的主要是烏尤河河底的翡翠石料,即現在報稱的“ 水石”。為了得到水中的石料,開採翡翠的礦工腰上繫著繩子,一頭系在船上,縱身跳人河中, 在河床上尋找和採集翡翠礦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年到頭也採不到多少翡翠礦石。由於這種工作十分辛苦和危險,常常有人溺斃水中。

從河床中採到的翡翠礦石,外面通常都有一層玉璞, 也就是行家所說的“皮殼”,使人無法分辨翡翠石料的具體質量。買料者只能根據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出價購買,待翡翠石料運回雲南後再行切開。如果石內有綠色、紫色,種水好,可以加工製作,行家稱之為“石內有玉”則可一夜暴富,若反之“石內無王”,則往往花光本錢。因此,購買翡翠原石又有“賭石”之稱。

跟隨左先生來到翡翠的原產地,一起來了解緬甸的翡翠礦區真實狀況

到了現代,緬甸出產相翠原料的礦區,河水已被抽乾,並在河床使用大型機帳設備採棚,人工上千年來不完的翡翠礦石, 幾十年就可採盡了。此外,在烏尤河周圍的山上也開始大規模開採, 這些採自山上的期翠石料均無“皮殼”,且礦物顆粒相對較相,水頭不足,種質較差。

當地人稱翡翠礦為“玉石廠”,不同的礦以地名命名為廠名(也叫“廠口”)最著名的口有帕敢,麻蒙、會卡、後江等,其中麻蒙老廠是翡翠最早的開採地。老帕收在帕敢市的東面,距烏尤河不遠。這裡每到雨季,岩石泥土常常塌方,當地語稱“帕敢”。這個廠口的玉料產於礫岩之中,非常堅硬。後江廠是20世紀60年代發現的, 該廠口出產的玉料一般塊體較小,混在礫石裡。後江料為典型的水石,水色極佳,缺點是顏色略淺,濃豔綠色的玉料較少。

跟隨左先生來到翡翠的原產地,一起來了解緬甸的翡翠礦區真實狀況

依據礦床學理論,從翡翠礦石的成因角度來看,可把翡翠和石分為原生和和次生礦兩類。原生礦就是指翡翠形成後,就一直埋藏在此,沒有經過大的物理、化學變化;次生礦是指翡翠在形成後,又被大自然的力量搬運到其他地方,併發生了一 定程度的物理、化學變化。 原生翡翠通常與礦物鈉長石共生,呈脈狀產於蛇紋岩、蛇紋石化的超基性岩中,是同酸性、中性侵人巖有關的內生礦床。

也就是說,翡翠是中酸性的岩漿侵人了蛇紋岩等超基性的岩石中,發生化學作用而形成的。次生翡翠是原生翡翠形成後,又經過了風化、搬運、再沉積而成的,所以次生翡翠常產於河床中,由於次生的翡翠長期埋藏在河床中,受到河水的不斷沖刷和長時間的浸泡,從而發生了物裡、化學變化,通常會在翡翠的外部形成一層皮殼,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玉璞”。

所以,一般情況下,原生的事翠通常都是沒有外皮的,而次生的翡翠通常都有厚薄不一的外皮。

跟隨左先生來到翡翠的原產地,一起來了解緬甸的翡翠礦區真實狀況

無皮石料和山石,一般都是原生的翡翠礦石。無皮石料是因為沒有經過風化,玉質直接外露存在於原生翡翠礦床中;山石是礦石經過了風化,有一層較薄的外皮,外形多呈樓角狀,沒有磨圓,存在於原地的山坡上或堆積在山谷裡。

原生礦的特點是礦物的結晶顆粒相對較粗,水頭差,以低檔翡翠料居多,比較典型的有“鐵龍生”,這種翠料顏色雖然較綠,但水頭較差,不透明,只有加工成較薄的形狀,才能顯出翡翠鮮豔的綠色。如市場上用鐵龍生翡翠料,加工成的戒面製作的首飾,看起來挺漂亮,顏色也很綠,且價格相對便宜,但由於翡翠加工成較薄的形狀,因此這類翡翠不易保存,稍有不慎就會破損。

水石和水翻沙石,一般都是次生的翡翠礦石。水石有一層薄皮,手感光滑,磨圓度好,掩埋於河床的底部,由於河流的長距離搬運作用,使得翡翠礦石表面磨圓度較好;水翻沙石的磨圓度也非常好,但與水石相比它的皮很厚。它是在古河床乾涸後,又經過很長時間的風化而形成的,多呈礫石狀存在於古河床的階地內。

而介於原生、次生之間的是半山半水石,這些翡翠礦石有稜角,既不像原生礦那樣稜角分明,也不具有水石那樣的磨圓度,通常埋藏在山腳處,是被洪水或季節性水流,從原生礦產地搬運而來,且搬運的距離不長。優質的翡翠原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如果喜歡翡翠的翠友也看到我的這一篇文章的話,請您點個關注,可以文章下方留言或者私信作者都可以,有什麼不懂的隨時可以聯繫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