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18歲擔任黨支部書記,28歲遭遇伏擊犧牲,兒子後成爲國家主席

他是一個有崇高愛國思想的青年學生,年紀輕輕便投身革命,革命工作充滿艱險,他不畏困難,堅定信仰,18歲時便擔任黨支部書記,從而看出他是一位多麼優秀的人,在以後的革命生涯中不斷創造新的功績,但天妒英才,在一次執行任務時,遭遇敵人伏擊不幸犧牲,年僅28歲,他就是革命先輩江上青。

此人18歲擔任黨支部書記,28歲遭遇伏擊犧牲,兒子後成為國家主席

1911年江上青生於江蘇揚州的江都縣,父親江石溪學識淵博,詩文創作、歌賦畫作都有所研究,而他最精深的當屬醫學,他在當地開了一家名為太和堂的藥店,他醫德很高,對於前來治病的窮苦人家,也是傾心醫治,並以藥相送,分文不取,周圍眾多人家受其恩惠,大家都稱其“江神仙”。

受這樣的家庭環境影響,江上青自是品質高昂,而且富有愛國抱負,少年時期考上南通中學,學校裡活躍著許多思想開明的民主人士,受他們的影響,16歲時加入共青團,第二年轉入揚州高中,在他的領導下,當地的學生運動開展的轟轟烈烈,但也引起當局的注意,不久以學運骨幹分子為名將他逮捕入獄,經過多方營救,他得以出獄,實踐證明他是一名意志堅定的愛國學生,他光榮的成為我黨的一名新成員。隨後進入上海藝術大學學習,併成為上海藝大的地下黨支部書記,此時他只有18歲。

此人18歲擔任黨支部書記,28歲遭遇伏擊犧牲,兒子後成為國家主席

九一八事變後,他和許多愛國學生髮表愛國文章,創辦一些進步書刊,宣傳抗日思想,喚醒人們抗日鬥志,激勵愛國民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抗戰爆發後,他成立救亡協會流動宣傳團,在蘇皖等地進行抗日宣傳。

1938年底,安徽東北部地區被日軍佔領,組織安排江上青帶領一些優秀黨員,前赴皖東北的敵人佔領區開展敵後抗日工作,他來到此地,努力與各支抗日力量取得聯繫,搞好關係,建立統一的抗日戰線,他四處進行抗日宣傳工作,利用第五遊擊縱隊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合法身份,建立皖東北軍政幹校,培養許多抗日干部,皖東北的抗日形勢在他們的努力奮鬥下開展的生機勃勃,最終建立皖東北抗日根據地。

此人18歲擔任黨支部書記,28歲遭遇伏擊犧牲,兒子後成為國家主席

1939年7月29日,他與豫皖蘇省委書記張愛萍一同前往,與當國民黨進行協商工作,在歸途中遭到反動勢力的伏擊,江上青身中數彈,當場犧牲,年僅28歲,江上青犧牲後,他的遺體被埋在離他工作地點不遠處的崔集,1982年移葬於江蘇泗洪縣烈士陵園,曾經的老戰友張愛萍將軍為其題寫碑名。

江上青犧牲時,他只有兩個女兒,他的哥哥江世俊得知弟弟為國捐軀的消息後,傷心不已,將自己的兒子江澤民過繼給弟弟江上青延續香火,兒子繼承父親的革命傳承,長大後非常有作為,後來成為了國家主席。

此人18歲擔任黨支部書記,28歲遭遇伏擊犧牲,兒子後成為國家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