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須改變自己現有的思維模式。

在《理解人性》這本書中說:

我們的經歷並不總會讓我們變得聰明,人總會使自己的各種經歷殊途同歸。一個人不會改變他的行為模式,而是兜兜轉轉、扭曲自己的經歷,直到他們與這經歷相稱為止。

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

而最需要的,也是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理解人性》就是一本不錯的心理學書籍,豆瓣評分8.3分。它裡面有很多案例幫助理解理論知識點,相對來說沒有專業心理學那麼枯燥,也比較容易讀懂。

介紹一下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他的另一本書《自卑與超越》名氣更大,你也許聽過或者看過。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他說我們現在的所有行為,都可以在童年時期找到答案。知道這一點,就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來改變一些行為模式,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和更好的生活。

1. 對親密關係的不信任、沒有安全感

有一名28歲的男子,工作順利,和未婚妻也馬上結婚了。但他最近很苦惱,因為他控制不住到處蒐集未婚妻出軌的證據,但他提供的證據根本不足以證明他未婚妻出軌了,甚至連苗頭都沒有。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他找到了根源:他在童年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帶他和弟弟趕集,人特別多,剛開始媽媽把他抱了起來,後來覺得弟弟更小,又把他放下,把弟弟抱了起來,小小的他拽著媽媽的衣服,在人群中被擠來擠去,十分恐慌,正是這種感覺使得他現在很怕被拋棄,對親密關係充滿不信任感。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對照我們的生活,如果你也在親密關係中沒有安全感,莫名其妙的對另一半充滿不信任,可以試試回想小時候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如果有,試著去擁抱小時候的那個自己,給他溫暖和安全感,這樣你才能改變現在的生活。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2. 頻繁設定即刻或短期目標,實際上是為了逃避更大困難尋找的藉口。

“我今天要看完一本書,並且寫3000字的文章。”

“我這個周要去運動三次。”

“我要用三個月的時間減肥。”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頻繁的給自己設定各種目標,但又總是達不到,你內心是否會很氣餒呢?沒關係,這是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依據社會環境的現實情況來判斷自己安全需求的滿足程度。

兒童也和成年人一樣充滿競爭,如果他不相信自己具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他就會表現出一方面更渴望證明自己,另一方面卻為自己逃避現實困難尋求各種託詞。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瞭解了這一點,你需要先從小事中給自己建立自信,先從最可能成功最容易獲得成就感的事情開始。一點一點改善這種狀況。自責是沒有用的。

3. 小時候缺乏交流,長大就會害怕交流

在早期成長過程中缺乏與他人交流機會的人中,一部分會表現出對社會的退縮,另一部分人則表現出與當前生活和工作環境格格不入。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小時候,我的家教很嚴,每次家裡來了客人,父母都不許我上桌吃飯,只給我夾一些菜,讓我在旁邊的小桌子上吃。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我上初中。

後來我已經習慣了不上桌吃飯。一直到現在,我在聚餐中都會特別拘束,感覺渾身不自在。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4. 沒有形成正常依戀的兒童,他們很難對他人表達親密,會表現出逃避的生活態度,迴避所有的愛和親密關係。

比如一個小孩在小時候發現母親只對弟弟非常溫柔和照顧有加,他感覺到自己被父母忽視。成年後,他與他人相處中就會時常感到忐忑不安,並試圖找回在孩提時代沒有體驗到的溫暖和情感。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童年過度被寵溺的孩子也是如此。

這些兒童更依賴一方或者多方家庭成員,他們認為家中長輩因為自己的愛而需要履行更多責任。他們也會為了維持和親人的親密關係不擇手段,比如煽動他的兄弟去做壞事,讓自己可以獨享父母的愛,他會不遺餘力的剷除自己的絆腳石,直到自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啃老族大概就是這種心理。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5. 家教太嚴格,孩子會很悲觀

對於身處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的孩子,他們常預期所有的事情會朝著壞處發展,自己的生活不會有希望。

他們有著根深蒂固的想法:自己必須忍受所有的苦難和悲傷,或者覺得自己像是鬥士,隨時準備好與所察覺到的敵對環境做鬥爭。

此類兒童覺得生活異常艱難,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會忙於自我設防,避免其他人格遭受挫敗。由於過分謹慎帶來強大的心理負擔,他們傾向於逃避更大的困難,不把自己暴露在可能失敗的風險之中。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6.“你看別人家孩子……”這句話是錯的

當個體感覺到自己被傷害時,他是不可能接受他們的觀點的。與之相反,當個人感覺到自己被尊重時,他更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

所以父母總說“你看別人家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用”、“你一點都不知道給我爭氣”其實是對孩子起不到激勵作用的,相反,只會讓孩子更叛逆。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這本書中,其他可以指導我們生活的觀點:

1. 如果想成為一個能夠洞察人性的人,我們應該關注身體缺陷和自卑感在個體性格發展中的重要性,這些困境是導致人格缺陷的重要原因。

2. 人的微習慣其實最能反應一個人的性格。比如喜歡當眾咬指甲、摳鼻子的人,多半十分固執。因為他小時候父母一定教過他不要當眾做這些不雅的事情,而他沒有聽,這樣的人會很固執。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3.感興趣,個體就會集中注意力。

如果你總覺得工作枯燥,上班很痛苦,大概是你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4.一定要制定一個能刺激生命活力的終極目標,不管其是靜止還是不斷變動的都可以,這才能讓心靈持續發展。

你的困惑,都可以從心理學上找到答案(附具體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