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昨天下著大雨,我感冒了,一整天頭疼欲裂,不想工作,不想寫文章,百無聊賴的時候,重讀了一遍李笑來的《把時間當朋友》。雖然已經讀過兩遍,再讀起來仍然讓我倒吸一口涼氣,觀點太犀利,太顛覆思維了!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如果你進入職場不足五年,或者還在上大學,我牆裂建議你讀讀這本書,毫不誇張的說,它能讓你覺得醍醐灌頂。

先來介紹一下作者:李笑來,原新東方老師,現笑來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合夥人。本科學財會,畢業幹銷售,慣於洞察他人心理,陰差陽錯成了留學考試名師。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著有暢銷書《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TOEFL高分作文》——常年位於同類圖書銷售排行榜首。授課風格以樸實、有效見長,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觀察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他也在探尋自己的心智成長,寫作之路由此延伸。

他的個人獨立博客中,“把時間當作朋友”、“想明白”和“我要問笑來”等系列文章深受讀者歡迎。《把時間當朋友》,在豆瓣也獲8.5的高分好評。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在這本書中,他深刻探討了個人成長和時間之間的關係問題。分為了解心智的力量、開啟自己的心智和關於個人成長的更多思考三個部分。

由於篇幅有限,我們這篇文章只寫“瞭解心智的力量”。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1.能成功的人,一定擁有很強的心智

作者說:

每個人所擁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異會給每個人的一生帶來無法估計的價值差異。一個人成長的關鍵就是要不斷提升心智。

這個社會上80%的人是不明白心智這個詞的,他們一輩子也不會認識到。而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會擁有很強的心智。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人與人之間,差異在心智。這個觀點我很認同。前幾天寫了幾篇關於如何提高寫作能力的文章,不少人給我私信了:“你說的這個方法真的有用麼?”還有人乾脆果斷的說一句:“按照這種笨辦法,什麼時候才能寫出小說,騙子!”甚至還有人說:“雞湯,垃圾!”“這是廣告吧?差點被你騙了。”

但另一部分人則說:謝謝你的分享,我覺得這個方法不錯,我要去試試。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你瞧,同樣是看到一個學習方法,一種人覺得“我不知道有沒有用,所以我才不會去浪費時間嘗試呢”,於是他們整天都在自己瞎琢磨,看似很忙,其實一點效率都沒有。而另一種人則是“我不知道有沒有用,我先去試試看”,於是這部分在嘗試中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方法。還有人覺得:管它有沒有用,我先罵了再說,併為自己的如此“聰明”沾沾自喜。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就是作者所說的心智不同,導致的結果不同。

如果按照這個心智模式去處理生活中所有遇到的新事物,我相信願意去試試看的那部分人,會比拒絕相信那部分更少抱怨,更積極樂觀,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2.心智不同造成的“窮人思維”

我們常說的“典型窮人思維”,其實也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

①不敢接受新事物,看到什麼都覺得是騙子,他們的口頭禪就是:一看就是騙人的,怎麼可能,傻子吧!你寫了一篇教他方法的文章,他第一反應是:垃圾,雞湯!

②永遠對機會說“不”。比如有人做自媒體寫作成功了,告訴他這是個機會並且把成功經驗告訴他,他就會說,你行,我可不行。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即使10個人有9個成功了,他也會因為有1個人失敗了而不去嘗試。但想想看,這世上有什麼事情是百分百沒有風險的嗎?

③ 總想不勞而獲。做生意,希望找到“掙錢快,掙錢容易”的項目;寫文章,總去參加那些“30天速成班”,渴望自己寫第一篇就成大作家。幼稚嗎?然而這就是大多數人真實的想法。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3.關於“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從心智的角度分析原因

我們上學的時候,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對目前的專業沒興趣,真正感興趣的是某某專業”。說這話的人常常不快樂,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但作者說,這些人在99%的情況下並非對正在做的事情沒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在做的事情做好,做不好自然就覺得不感興趣,沒有人會喜歡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就像大部分人都會不自覺地儘量迴避自己的短處:唱歌跑調的人通常不太喜歡與朋友一塊兒去 KTV;牌技差的人被朋友叫去補缺的時候往往非常不情願;不善於與人交往的人通常開會的時候會坐在會場角落……

往往並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對某件事沒興趣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自己這個問題:我不喜歡做這件事情有沒有可能僅僅是因為這件事兒我並沒有做好?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要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而不喜歡,就要問問自己另外一件事了:做好這件事情究竟對自己有沒有意義?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為止——沒有其他選擇。

反過來,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歡,純粹因為那事兒對自己確實沒有什麼興趣——事實上這種情況少之又少——那就直接換一件事情做就完了。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不感興趣”,有時候只是大腦找的藉口,別被它騙了

人們總說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別的事情。可事實上,那僅僅是因為他們還沒開始做那件事情,所以還沒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因為還沒有遇到過挫折,還沒有證明那件事情他們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兒對他們來講確實具備很大的吸引力。

事實上,當很多人真的放棄原來做的事情,然後去做新的、所謂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最終會發現,這件事想要做好同樣困難重重,挫折不斷。沒有多久,這些人又會因為做不好這件事而失去興趣,然後開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並聲明:“我(才知道)真正感興趣的並不是這個……”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4.學習方法真的重要麼?

經常有人問“這個方法真的有用麼?”其實,只有聰明的人才去關心方法,這沒什麼不對。

然而,如果你總是過分關心自己正在用的方法是不是正確的,就捨本逐末了。

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應該是最重要的策略。與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省得虛度更多的時間。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所以學到一個方法,就重複去做,作者說:不間斷地重複,重複一年以上。

逆向英語創始人鍾道隆,他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通信工程專家、復讀機發明者。寫的《記憶的竅門》等書,出版後很受讀者歡迎,有的被評為全國最優秀暢銷書。

他說:“為了學會英語,我下的功夫是很大的。比如:堅持每天聽寫A4的紙20頁,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晚上開會晚了也要補上。從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為止,3年內寫了一櫃子的聽寫記錄,用去了圓珠筆芯一把,聽壞電子管收音機9部,半導體收錄機3部,單放機4部,翻壞詞典2本。”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他並沒有用多麼巧妙的方法,甚至用的是我們所說的“笨辦法”。但相對於他的堅持,方法對他來說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所以,與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省得虛度更多的時間。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結語: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的努力並不比別人少,但卻沒有別人成功呢?

因為有很強心智的人,老早就知道自己想要獲得的東西,然後開始準備,再一步一步的計劃,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加倍的去努力,在你還沒有目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處找學習方法的時候,他已經在這個方向上默默努力很久了。

所以不是你努力不夠,而是對方的時間分配更合理,他已經養成了看目標行事的習慣,而你沒有。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注:圖片來自東方IC

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改變自己,這本書告訴你的是從養成各種好習慣開始,然後就是確定一個目標,並制定一步一步的分解計劃,最後重複重複再重複了。

一旦一些良好習慣養成了之後,你會發現驚喜接踵而來。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了,再讀仍覺十分實用(含方法)

篇幅有限,如何開啟自己的心智,下一篇文章再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