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IP」打造已成爲新趨勢

“品牌”這個詞來自西方,關於其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說法是源於歐洲早期手工業者的小店,店的門口掛一個小銅牌,有點像我們今天銀行櫃檯上的那個對滿意度選擇的小電子裝置。如果顧客對服務滿意,就會在牌子上摸一下,久而久之,誰家的牌子亮,誰家的客人就多,誰家的生意就好。

醫院是近代產物,古代沒有醫院,那時候醫生都是獨立行醫,因此,醫生是否被老百姓知道、並在有病時找他診治對於醫生個人的生存很重要,畢竟醫生要靠行醫吃飯。醫生獨立行醫,相互之間有競爭,個人的品牌就很重要。但那時候交通和信息不發達,醫生的知名度全靠口碑,其口碑越好,知名度傳播得越遠,找其看病的人就越多,其品牌就越好。

有了城市之後,人類聚集在一起生活,經濟收入也越來越高,對健康維護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便有了專業化的醫生出現,先是分為內外科,後來有了婦科、兒科,再後來分化成更多的亞專科,這些專科醫生集合在一起看病對患者最方便,效率也更高,便有了醫院的出現。

醫生“IP”打造已成為新趨勢

醫院、特別是大型醫院的出現,為老百姓可以提高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於是醫院發展得越來越大,醫療水平也越來越高,便有了今天這些現代化的大醫院。

人類生活城市化發展的同時,交通和信息也越來越發達,去遠方的城市大醫院裡看病成為可能。這個時候醫院的品牌越來越突出,而醫生的個人品牌越來越弱化。國人一度遠涉千里到協和醫院看病是因為協和醫院有名,大部分老百姓並不一定知道協和醫院裡的哪位醫生看病看得好,到了醫院掛號時再選醫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雖然大型醫院裡也有名醫,但這些名醫多數是在同行中有名,而非在老百姓中有名,還算不上真正在市場上有個人品牌。

這樣的事情持續了上百年,現在很多老百姓到大型公立醫院看病仍然採用上述就醫模式。但中國醫療從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的轉換,特別是民營醫院的出現再次對醫生個人的品牌提出了要求。

醫生“IP”打造已成為新趨勢

開一個診所和私立醫院,開始的時候沒有什麼名氣,創建品牌就成為新開診所或者醫院生存並發展的首要工作。

如果是資本主導開設的醫院,老闆怕醫生出名後要麼要價太高,要麼一不滿意就要辭職離開醫院,於是努力打造醫院的品牌,而有意抑制醫生個人品牌的建立,現在的很多莆田系醫院基本上是這樣一個經營模式。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診所和醫院由醫生自己創建,或者由醫生主導來建設和管理,醫生們自然會注重個人品牌的建立。近些年,飛機和高鐵的普及讓人們到遠方城市看病成為可能,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信息傳播更加便捷,醫生利用移動互聯網,特別是自媒體宣傳自己越來越容易。

有需求,也有可能性,醫生打造個人“IP”也就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而中國的公立醫院絕對不是公益性的,也是醫療市場競爭的重要角色,而醫院內部的承包制又將市場競爭的壓力傳導給了醫生,因此,

公立醫院的醫生對個人品牌的重視度越來越高。

鑑於上述原因,醫生個人品牌的建設,或者說醫生個人“IP”的打造就成為了當下中國一個不得不關注、不得不說的事。至於如何建立醫生個人品牌,那是後話,等我下次再和大家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